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4-01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可祁縣東觀鎮曉義村的蔬菜大棚里卻是一片春意盎然。村民常衛勝正彎著腰給黃瓜苗覆膜,翠綠的藤蔓已歡快地攀上支架?!斑@批黃瓜再過兩天就能上市啦,銷路早就和太原的客商訂好了!”老常抹了一把汗,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這個擁有240座大棚的蔬菜專業村,村民們正用勤勞的雙手,將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一顆菜里的“致富經”
曉義村黨支部將蔬菜產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頭戲”,精心謀劃,精準施策。一方面,科技賦能,邀請省農科院專家駐點指導,推廣水肥一體化、熊蜂授粉等新技術,有效提升蔬菜產量和品質,畝產提高30%。另一方面,延伸產業鏈條,新建428平方米紅薯儲藏窖,有效緩解了蔬菜集中上市帶來的“菜賤傷農”難題,保障了村民的收益。
“現在種菜就像照顧孩子一樣精細。”種植大戶劉書平展示著手機里的智能溫控系統,滿臉自豪。去年,他承包的4座大棚,純收入突破40萬元,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一方田中的“生態賬”
漫步在曉義村的廉潔文化園,整齊排列的太陽能路燈映入眼簾。村民程大娘走在曉義中心路、海棠路上,感慨地說:“過去垃圾亂堆亂放,環境臟亂差?,F在家家改廁、村村保潔,整村都進行了綠化亮化,城里的孫子都愛回老家了!”
在人居環境整治中,黨員干部帶頭攻堅克難,拆除殘垣斷壁23處,改造無害化廁所186個;創新推行“黨員巷長制”,33條街巷實現“日掃日清”,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一片心下的“治理策”
“老張家的地界糾紛解決了!”網格員程爽在“曉義微治”微信群剛發消息,立刻收獲一片點贊。該村創新“1+30”黨員聯戶機制,82名黨員化身政策宣傳員、矛盾調解員,今年累計辦結群眾訴求136件,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效能。
治理創新不止于此。曉義村還推行“陽光三資”,村級財務每季度公開“曬賬本”,重大事項全程錄像,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同時,注重文化滋養,組建多支文化隊伍,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站在新建的智能棉被拱棚前,村黨支部書記程亞萍信心滿滿:“明年要擴建200畝高標準大棚,讓‘曉義綠’擺上更多家庭的餐桌!”夕陽下,連片大棚泛著銀光,宛如一幅鋪展開來的鄉村振興畫卷。
記者 范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