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3-07
晉中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韓亮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晉中市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市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審查,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4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錨定“156”戰略舉措,積極應對復雜嚴峻宏觀形勢帶來的挑戰,統籌經濟增長、轉型發展、民生保障等各項工作,全市經濟社會向新、向綠、向效而行,成效明顯。
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458.8億元,同比增長2.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82.6億元,同比下降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95.9億元,同比增長1.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79.4億元,同比下降7.7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4434元,同比增長3.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669元,同比增長5%;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2萬人,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幅度0.4%。
(一)聚焦強基固本,發展趨勢穩中向好
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全力推動甲醇經濟示范區建設,累計生產推廣甲醇汽車6000余輛,建設甲醇加注站58座,實現省內地級市全覆蓋,吉利年產5萬臺醇氫電動重卡項目順利落地。煤炭產量保持總體穩定,全市原煤產量1.16億噸。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已運行大機焦產能1543萬噸,全市焦爐煤氣化產加工率56.3%。全力抓好重點產業鏈建設,省級重點產業鏈企業達到70戶。市級以上專業鎮16個,其中4個省級專業鎮營業收入229.4億元,同比增長20.6%。
服務業提質成效明顯。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1%。叫響“怡然見晉中”城市文旅新IP,推出“跟著悟空游晉中”3條主題線路,全市9家重點景區接待人數同比增長16.5%?,F代物流加速發展,建立了山西省交通聯運物流港,中鼎物流國家示范物流園區吞吐量突破2000萬噸,常態化開行中歐班列線路13條,輻射“一帶一路”沿線15個國家40個城市。成立全省首家房地產商事調解中心,開展企業上市倍增計劃,新增“晉興板”掛牌企業3家。
現代農業發展壯大。“晉創谷·農高區”揭牌,建成創新驅動平臺6個,入駐初創企業和科創團隊33家。神農北方林果苗木繁育基地、京東農場等一批重大項目實施運營。全市糧食總產實現30.4億斤,蔬菜、水果、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212萬噸、59萬噸、52萬噸。遴選發布糧油生產主推技術11種,主導品種41個,良種覆蓋率達到99.5%。建設高標準農田20.4萬畝,超額完成目標?!皶x中市旱作玉米藝機一體化探墑播種抗旱保苗技術模式”“壽陽縣玉米超深松密植模式”入選山西省有機旱作十大典型技術模式。圓滿完成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階段性任務。
精準招商成果豐碩。全面實施“晉商回歸行動”,舉辦“老家晉中 世界平遙 共創未來”主題的新春晉商回歸項目推介會,現場集中簽約項目12個,總投資131.4億元。圓滿舉辦長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等招商推介活動,達成簽約項目47個,總簽約額214億元。累計吸引及培育山西汽車產業鏈零部件配套企業70余家。
(二)聚焦精準施策,發展動能表現強勁
項目建設順利推進。省市重點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90億元,投資完成率107.8%。圍繞新型工業化,持續推動項目建設,太重榆液液壓挖掘機配套油缸研制項目部分投產;山西光存信息產業基地投產運營。持續落實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長效機制,全市納入全省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22個,擬引入民間資本196.9億元。
消費潛力加快釋放。在全省率先部署開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發放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資金3億元,拉動消費17.5億元。成功獲批全國第四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9個鄉村e鎮建成,全市農村網絡零售額26.6億元,同比增長37.5%。唐都推光漆器、寶聚源肉制品、復盛公藥業入選新一批“中華老字號”名單。
外貿結構持續優化。加強外貿主體培育,為企業在出口信用保險補貼、境外專利申請等方面申請資金1100余萬元。積極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4戶企業獲批資質,二手車出口1600余萬元?!巴赓Q空白縣”全部清零。全市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6.9%,排全省第2。
市校協同不斷深化。建成省級重點科技創新平臺11個,市級校企合作創新平臺9個,數量為歷年來最高。成功舉辦“科創晉中(智創匯)”科技交流對接、山西(晉中)第一屆大學生科技節等活動。累計簽訂各類校地、校企合作協議352項,合同總額1.28億元。駐地高校在我市轉化科技成果166項。
(三)聚焦重點領域,改革攻堅持續深化
營商環境全面優化。全國首創政務熱線“1+2+N”數智系統獲新華社典型案例,在央視國際頻道深度報道。數字政府建設、創新數字監管和企業信用監管3項改革入選全國優秀案例。法治建設全省領先,服務文旅產業獲中央依法治國辦優秀案例。建立市級民營經濟發展局際聯席會議制度和常態化交流機制,累計幫助企業解決訴求30余項。
開發區升級版建設成效明顯。全年開展4次“三個一批”活動,鋪排項目215個,總投資686.2億元。深化“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全市開發區實行承諾制項目235個,出讓標準地37宗、1411.6畝,領辦代辦項目346個。
加快能源綠色轉型。大力發展風電光伏新能源產業,全市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合計785萬千瓦,占全市發電總裝機的57%。左權箕山抽水蓄能站點列入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重點實施項目。華能左權“風光水火儲氫”多能互補一期光伏項目投產并網發電。
重點改革奮力攻堅。持續深化國企改革,加快推進低效無效參股股權處置,4個國企改革典型案例受到省級肯定。推動財政體制改革,市級77個預算部門實現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申報全覆蓋,財政資金配置效率持續提升。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榆社小杜余溝村二輪土地延包省級試點、平遙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農村亂占耕地建房住宅類房屋專項整治國家級試點順利完成。壽陽“雙層托管”、平遙“土地銀行”等托管模式被中央、省級媒體多次深入報道。
(四)聚焦區域協同,融合發展步伐加快
太原晉中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陽涉鐵路客運改造順利通車,昔榆高速即將開通。壽陽平頭融合發展區與太原市迎澤區舉行聯合招商推介,美宜佳、山西華雪物流配送項目成功落地。兩市醫療機構間試點推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范圍進一步擴大,開通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藥機構3842家。
城市品質持續提升。市城區建設完成4個“口袋公園”,新增公園綠地8060平方米。實施城市綠道提標改造工程,為73公里現有綠道增加標識、指示牌等設施,全市人防工程標識設置完成率達100%。完成更新水氣管網251公里。對市城區4萬多盞路燈進行節能提升改造及智能化建設。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8.4%。
鄉村振興深入實施。昔陽、左權入選全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成效明顯縣。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打造了精品示范村34個、提檔升級村261個。聚焦“三保障”和飲水安全,送教上門552人,農村低收入人口、脫貧人口基本醫保動態參保率均達100%,920戶危房改造任務和178個農村供水維修項目全部完工。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下達支持我市6個項目全部完工。開展黃河流域及重點地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環境修復治理,治理圖斑166個,修復面積238.6公頃,完成造林24萬畝,完成植樹2176.8萬株。
(五)聚焦群眾關切,民生保障穩步提升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擴大禁煤區面積約308平方公里。市城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44,PM2.5濃度37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69.1%,同比增加8.8個百分點。市城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完成131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對重點用能單位實現“一企一檔”管理。
就業政策精準落實。組織開展各類招聘活動316場次,提供就業崗位10.7萬余個。落實各項就業補助資金1.5億元,惠及就業創業及就業困難等重點人群5.3萬人次。全市職業技能培訓2.1萬人,完成率143%。持續落實農民工工資預防欠薪制度,累計核處欠薪案件線索1萬余條。
教育資源供給更加完善。新改擴建寄宿制學校12所,建成65個城鄉學校共同體,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0所。在全省率先實施“長幼同園”政策,受到央視特別關注。太原師范學院陶行知實驗學校、晉中學院實驗學校正式運行。市域統籌促進縣域普通高中振興發展獲評第二屆地方教育改革創新成果百佳案例。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布局更加均衡,介休、榆次、平遙、壽陽4所縣級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人均補助標準從89元調高至94元。實施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培訓204名鄉、村骨干醫師。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備。調整居民門診統籌年度支付限額至300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5.3%。城鄉居民養老金最低標準上調至156元。“一老一小”服務供給持續擴大,實現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普惠常態化發放。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晉中醫院醫養中心、左權桐峪、介休西南社區3個醫養結合機構投入運營。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2.6/10萬、5.3‰和6.6‰以內。
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市縣兩級全部完成政府儲備任務,地方儲備糧油規模達到省定要求。加強對政策性糧食的購銷監管,圓滿完成全市政策性糧食市級普查、交叉檢查及國家抽查任務。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推出九大業態群落,圓滿舉辦大學生藝術節、青春之城音樂節等活動。喬家大院恢復5A級景區。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啟動,實地調查復核不可移動文物點3906處。深化文化惠民活動,組織群眾文藝隊伍開展演出1.3萬場。
社會發展和諧穩定。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治理重大事故隱患249條,全市未發生重大事故,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同比下降17.6%、11.2%。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進展順利,打防管控建一體化推進平安晉中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二、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央及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五屆九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深化全方位轉型,大力實施“156”戰略舉措,持續優化“五張牌”高質量發展、全方位轉型的五篇大文章,奮勇爭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加快構建體現晉中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精準有效落實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著力擴大內需,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落實穩住樓市股市要求,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堅實基礎。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以上;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經濟發展水平;城鎮新增就業3.2萬人,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不折不扣完成國家及省下達的各項約束性指標任務。
(一)奮力穩定經濟增長,持續鞏固向好態勢
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壯大。堅持“穩面積、提單產”的總體思路,加快玉米制種基地建設,努力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78.9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31億斤以上。全市建設高標準農田21萬畝,繼續在丘陵山區大力開展宜機化改造。擴規提質“糧畜菜果”四大主導產業,進一步擴大地標特優農產品的規模和影響力。集群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中打造2-3個在全國叫得響的市級品牌。
夯實工業平穩發展基礎。發揮好煤炭在經濟發展中的壓艙石作用,積極推進煤炭綠色開采。把握政策窗口期,全力爭取達到政策標準的礦井產能核增。積極推進在建的七元、泊里、靈北項目建設,帶動全市原煤產量達到1.2億噸左右。重點推動東方希望鋁業、昌盛煤化及配套項目、聚源煤化等29個制造業重點項目達產達效。
提升服務業發展支撐作用。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為重要抓手,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打造富有晉中特色的多元化消費業態和場景。聚焦信息、科技、文旅等營利性服務業開展限上主體破零行動。推進縣域產業與電商深度融合,打造1-2個先進示范鄉村e鎮。
全面啟動“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全面對接省級規劃,在科學測算和深入論證基礎上,科學提出我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目標任務,深入謀劃重大戰略任務、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工程項目,為規劃有力有效地落實提供支撐。
(二)奮力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加速推動經濟轉型
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加緊編制新質生產力要素賦能重點產業鏈發展規劃。重點推動百信、光存等項目達產達效,加快已落地的優必選、海神機器人研發生產制造、北斗產業園等項目實施。開發區綠谷碳中和環??萍紙@、醫療器械產業園等產業園區實現投運。重點推動吉利新車型導入和醇氫電動重卡全產業鏈項目建設,盡快實現新車型量產和重卡項目部分投產。推動和順玉晶、福萊特光伏玻璃項目盡早開工。加快推進聚鑫300萬噸高純石英砂提純項目、山西太重鏈條液壓挖掘機四輪一帶制造等項目投產。
突出示范平臺引領。積極申報省級產業鏈招商引資重點承載示范開發區,爭取省級獎勵資金支持。做好第三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申報工作,推進5戶以上企業納入省級重點產業鏈企業,力爭再培育1個省級專業鎮。推動平遙、靈石、介休、壽陽、榆社完成化工園區認定工作。加強示范引領,再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兩化融合”貫標、智能制造示范、綠色工廠等試點示范企業。
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融合發展。持續推動市校協同,推動“晉創谷·晉中”全年入駐創新企業和科創團隊達到120個以上。緊扣全市八大產業鏈,篩選一批鏈主、鏈核企業及成長潛力大的中小企業,共建省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積極與山西大學國家科技園合作,將高校成果與企業需求實現精準對接,促成高校成果在我市轉化落地。鼓勵高校依托現有創業孵化平臺,申報省級眾創空間。利用“三晉英才”計劃、“科技副總”政策紅利,加大高校人才培育引進力度,為我市科技創新提供人才支撐。
(三)奮力挖掘有效需求潛力,接力夯實向好發展基礎
著力提高投資效益。以“重大項目建設年”活動為抓手,全力抓好總投資3846億元的797個重點項目。構建“長期有儲備、近期可實施、定期能滾動”的項目儲備體系,全年全過程動態謀劃充實盤子、加快推進建設。滾動開展開發區“三個一批”活動,促進全市項目謀劃、建設投產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綜合運用直接投資獎勵政策、重點企業落戶獎補、承接東部地區外商制造業產業轉移等外資獎勵政策,開展外資招引活動。加快推動中電光谷等重點外資項目落地。發揮中鼎物流園中歐中亞班列帶動作用,擴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重點市場。加快培育更多外貿主體。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貫徹執行即將出臺的《民營經濟促進法》,全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規上工業企業凈增行動,做好年度“小升規”重點企業培育。實施中小企業規范化股改行動,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融資能力。落實中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政策。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大力實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總體規劃,構建特色化、差異化、協同化的縣域產業發展格局。聚焦主導產業培育與特色產業集群壯大,每個縣發展1-2個主導產業。
(四)奮力打造文旅發展新高地,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品牌化塑造城市形象。圍繞“中國傳統文化之旅、太行山水藝術之旅、休閑度假美食之旅”三大主題,進一步增強“怡然見晉中”城市文旅形象的影響力和引領力。豐富“文旅+康養、+文博、+文創”新業態,持續將文旅產業打造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民生幸福產業。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下大力氣培養金牌解說員。持續創新宣介方式,將“怡然見晉中”城市文旅形象推向全國。
配套化補齊基礎設施。持續加大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推動靈石靜升古鎮創5A、榆次醋博園升4A,太谷、和順、壽陽、榆社力爭實現4A景區“破零”,支持平遙建設世界級旅游景區、榆社云竹湖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緊抓“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建成的機遇,加快支干線公路與景區公路高質量連接。加快5G信號覆蓋、充電樁、無障礙設施、外國人支付便利化等設施建設。
打造文旅消費新引擎。規劃設計精品旅游路線,策劃布局寫生繪畫、采風攝影等一批研學游、自駕游、生態游文旅產品。持續加大與周邊地市合作力度,開發跨區域、跨行業、跨業態“一卡通”旅游產品。加快建設晉中面食城,持續開展晉中名店、名菜、名吃、名廚評選活動,推動“文旅+美食”深度融合發展。
(五)奮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持續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加快推進能源革命。以推動能源產業“五個一體化”融合發展為路徑,創新驅動為動力,持續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扎實推進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推動左權箕山抽水蓄能站等已批復新能源項目加快前期手續辦理,優化時間節點,按時并網發電。有序發展新型電化學儲能,實現“新能源+儲能”協調發展。
深化財政金融改革。深入推動“零基預算”改革,將“過緊日子”要求融入預算編制和執行的各個環節。細化“大項目+任務清單”模式,強化重大項目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健全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激勵機制,加大金融對發展新質生產力、制造業振興升級、鄉村全面振興和青年創業等的支持力度,發揮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用。
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突出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持續推進“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成立行政審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探索試行市、縣行政審批一體聯辦模式。持續推進遠程異地評標走深走實、電子交易平臺功能優化、農村產權交易工作、清廉交易建設“四件事”,實現交易平臺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六)奮力推進城鄉融合,積極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
推動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以太原晉中一體化發展為核心,“六個一體化”的發展思路為引領,謀深做實兩市年度合作事項,全力打造全省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加強規劃編制銜接,共同編制太原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文源路(清徐大道)連接線、農谷大道與龍盛街等道路貫通。促進產業協同發展,錯位布局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鏈項目,引深壽陽“飛地經濟”合作模式。強化公共服務保障,圍繞醫療、就業、治安等民生領域,推進更多政務服務事項跨市通辦。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面落實省級新型城鎮化五年行動計劃和年度重點任務。持續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市城區城建重點工程,加快39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既有住宅加裝電梯45部。穩步擴大保障性住房市場供給,加大公租房分配力度,發放租賃補貼5563戶,穩步實施10個城中村改造。抓好昔陽省級城鎮化建設試點,積極推進平遙申報全省城鎮化潛力地區試點縣。
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打造信息共享的智慧化城管,繼續優化完善系統功能、制度體系和數據應用。加快市城區環衛設施提升,開展公廁及垃圾收集站配套項目??椑纬鞘兴畾鉄峁胺站W”,扎實推進市城區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實施再生水利用、市政雨污排水管網改造、輸配水管網更新改造等工程,加快推進萬通、萬達供熱公司資產收購工作,確保冬季正常供熱。
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縱深推動學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突出農文旅融合發展和“三線整治”,再打造40個精品示范村和300個提檔升級村,做好223公里“四好農村路”新改建工作。整修農村供水工程170處,建設7個鄉鎮級、90個村級標準化飲用水源地。提升鞏固銜接質效,順利完成五年鞏固銜接過渡期。
(七)奮力建設美麗晉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
深化污染防治攻堅。繼續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持續鞏固提升環境空氣質量。重點抓好臭氧污染、高值熱點和顆粒物超標應對,強化入河排污口整治和工業企業監管,推動生活污水處理廠及企業污水處理設施提標運行,確保全市斷面水質持續改善。
加速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積極推動“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用地手續辦理,44項省級重點工程全部建設完工。分類施策推動黃河流域重點地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全市治理面積達到381.6公頃。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完成年度造林32.4萬畝。做好6個幸福河湖創建工作,全力推進52.9萬畝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水土保持率達到66%。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對全市碳排放等相關基礎數據開展分析,深入論證量化指標,明確各行業的目標,力爭實現梯次達峰。扎實開展綠色礦山遴選工作,力爭綠色礦山標準的在產大型煤礦超過50%。加大新能源(醇氫)汽車在城市公交、出租車、網約車等領域推廣力度,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2%。
(八)奮力抓好民生實事辦理,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進一步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統籌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兩個創建”,積極落實市城區中小學布局建設規劃。推進實施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探索實施東山縣初高中貫通型教育、平川縣高中集團化辦學、市城區高中特色發展和職業學校綜合高中試點改革。推進晉中職院、晉中師?!半p高建設”,推動山西警官職業學院加快建設。
提高養老托育服務品質。推進國家基本養老服務綜合平臺試點,完善構建養老“五級網絡”建設,加快新建改造10個社區養老工程和區域養老服務中心,20家標準化社區食堂,拓展養老服務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探索多種托育模式,力爭每千人口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
扎實做好就業服務和人才隊伍建設。強化“10+N”公共就業服務,做好農民工、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等就業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繼續做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和失業、工傷保險省級統籌的各項工作,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社保制度,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認真實施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病殘津貼制度。加強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等平臺建設,通過柔性引才方式,積極引進專業技術高層次人才。
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強化全科醫生培養,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3.5名。縣級綜合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符合率力爭全部達到80%以上。扎實提升“一老一小”照護服務水平,加強老年健康促進,實現心理關愛項目點縣縣全覆蓋。提升婦幼健康服務水平,全市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2.5/10萬、5.25‰、6.5‰以下。全面做好婦女“兩癌”篩查。
(九)奮力維護安全穩定,持續建設平安晉中
全力以赴維護社會穩定。加強對政府債務事前源頭管控、事中動態監測、事后專項督導的全過程監管,堅決制止各類違法違規舉債行為。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力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打好保交房攻堅戰。穩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切實守住金融領域安全防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
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全面貫徹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清單,深化糧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扎實開展糧食收購,加強產銷合作,強化糧食購銷領域監管,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整治行動。引深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深化煤礦“三放心”創建活動,推動重點行業領域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全面防范森林火災、水旱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同時,要積極推進婦女兒童、新聞出版、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紅十字、援疆、老齡、助殘、慈善、禁毒等社會事業,支持國防建設,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加強雙擁工作,做好退役軍人事務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將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依法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乘勢而上,堅決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晉中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