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3-01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之所愿,政之所行。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最緊迫的問題著手,持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深入實施民生工程、辦好民生實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要“突出民生改善,全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我市各界人士紛紛就民生建設各抒己見。
話題:
優教普惠潤民心
平遙縣實驗小學道德與法治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左立忠:思想政治課是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主陣地,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普惠性民生建設”,“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這不僅為我們今后的思政課建設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也提供了明確的實施路徑。
辦好思政課,是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關鍵?;仡?024年,平遙縣實驗小學積極響應市、縣教育局關于“大思政課”建設的號召,不僅在思政課評價領域積極探索核心素養育人導向,并取得顯著成果,還將這些經驗向省內外進行了廣泛的輻射和交流。我有幸受邀為重慶市沙坪壩區和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分別作了試題命題評價和作業評價的專題報告,并為全省的思政教師代表進行了專題講座。
展望2025年,平遙縣實驗小學將繼續深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的進程。學校計劃協同區域內其他學段的思政工作室,共同探索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主題的一體化教學策略,并舉辦集體備課會,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我將繼續借助晉中片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集體備課交流會的平臺,深入推進并落實學校大思政課的建設與發展,為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記者 武玲芳)
話題:
多措并舉穩就業
市人社局就業科科長高學勤: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落實助企紓困、援企穩崗等政策措施”,“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脫貧人口、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苯陙恚沂谐掷m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讓惠民春風吹進千家萬戶。
服務提檔,精準施策托底重點群體。我市充分發揮零工市場等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作用,創新開展“直播帶崗”等活動。2024年我市舉辦專項招聘會316場(次),組織用人單位5100余家(次),提供崗位10萬余個,實現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8萬余人。為減輕高校畢業生就業求職壓力,我市為11所高校的1.7萬余名2025屆困難應屆高校畢業生發放求職創業補貼2042余萬元。為全面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消零,我市開發公益性崗位802個。2024年,我市初選出平遙牛肉制作工、介休亣亣家政等市級勞務品牌11個,帶動5300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政策護航,助企穩崗釋放發展活力。我市打出“減免緩返補”政策組合拳,政策“及時雨”有效緩解企業經營壓力,為穩就業筑牢基本盤。
制度兜底,織密勞動者權益保障網。2024年,全市累計檢查用人單位444戶,涉及職工35191人。
從流水線到直播間,從寫字樓到田間地頭,日益完善的就業保障體系正為勞動者撐起遮風擋雨的保護傘。(記者 王愛媛)
話題:
民生建設“守底線”
市低保中心主任張志康:社會救助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民政部門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職責的重要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兜底性民生建設”,“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這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依據。
近年來,市民政局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不斷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穩步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切實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困難群眾的幸福感更有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統籌救助資源、增強兜底功能,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全面落實低保、特困供養制度,加強臨時遇困人員救助管理服務,強化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推動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與防止返貧幫扶政策銜接并軌。二是提高救助綜合能力。落實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科學合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并同步提高特困供養救助標準。積極籌集困難群眾救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各類救助金,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三是提升救助服務質效。推動“困難群眾找我辦”向“我為群眾主動辦”轉變,暢通全市12條救助熱線,讓熱線成為聽民聲、解民憂、惠民生的“連心線”,最大程度做到主動救助、精準救助。(記者 李娟)
話題:
生活品質大提升
退休人員程建平: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突出民生改善,全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這無疑是廣大民眾的熱切期盼。
近年來,晉中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群眾期盼轉化為政府行動,集中精力辦好一系列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讓晉中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得到了顯著提升。
作為一名普通群眾,我深切感受到了晉中市在增進民生福祉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效。老舊小區的改造工程讓居住環境煥然一新;“家門口”“樓底下”的便民市場或便民經營點的設立,讓群眾買菜購物更加便捷;城鄉養老和老年助餐幸福工程,助力家門口幸福養老;惠殘扶助圓夢工程等,改善特殊人群生活;就業社保服務社區村村全覆蓋,找工作、辦社保,群眾辦事更方便;持續的生態環境治理讓我們的天更藍、水更清、城市更加宜居……
這些實實在在的民生舉措,讓我們老百姓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也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和期待。希望未來能在教育、養老、醫療、住房等和群眾息息相關的方面持續推出更多更好的民生舉措,讓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記者 張穎)
本版策劃:路麗華
本版統籌:武玲芳
本版攝影:程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