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2-27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礎、人民共同的期盼。近年來,我市堅持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最靚麗的發展底色,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品質,加速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進程,打造更宜居、更舒適的生活環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突出生態治理,全力建設美麗晉中?!蔽沂懈鹘缛耸烤兔利悤x中建設各抒己見。
話題:
藍天白云常相伴
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科長裴國欣:清新的空氣、如洗的藍天,令人心曠神怡。2024年,市委、市政府印發實施《晉中市重點區域重點流域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差異化管控“十五條”》,進一步提升了我市的污染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全年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優良天數改善率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統籌源頭防控、過程管理和末端治理,一體推進工業減排、散煤清零、揚塵管控、臭氧治理,強化市城區及汾河谷地大氣污染管控,推動全市優良天數持續增加”,為我們下一步工作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2025年,我們將針對大氣環境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持續以減排限排、提標達標、差異管控為抓手,強化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排放精細化管控,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具體措施包括:深化結構調整,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加快清潔取暖改造,提升綠色運輸水平;著力治理升級,推進企業治理提標,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提高企業環境績效;強化科學治理,利用VOCs、O3走航車等技術手段及時排查處置污染源,通過技術分析精準預測預報不利氣象,及時啟動預警減排,有效控制重污染天氣。
展望未來,我局將全力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優越的生態環境。同時,呼吁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環保行動,共同守護藍天白云。(記者 武玲芳)
話題:
碧波蕩漾水潺潺
靈石縣“一泓清水入黃河”辦公室主任張耀偉:“一泓清水入黃河”是一項重大的政治工程、生態工程、發展工程、民生工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完成‘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這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進一步指明了奮進方向,明晰了方法路徑。
自工程啟動以來,靈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制定“一泓清水入黃河”三年行動方案和資金籌措方案,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領導組,成立縣級“一泓清水入黃河”工作專班,精心組織,協同聯動,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靈石縣“一泓清水入黃河”省、市、縣重點工程共32項,我們以工程項目實施為牽引,實施五條支流河道治理等工程,目前省、市級11項工程已全部完工,縣級工程完成18項。為全面抓好汾河水治理,靈石縣新建并擴容污水處理廠,實施汾河干流靈石段綜合治理工程,推進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并進行了“清單式”管理、“壓茬式”推進、“銷號式”整改,不斷加強水環境督察整改和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持續推進水環境治理提質增效。
如今,汾河靈石段水質得到顯著改善,國考斷面達四類,靜升河省考斷面達三類。新的一年,我們將打好生態修復保衛戰,狠抓汾河各支流沿線道路及溝渠面源污染治理,逐步實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愿景。(記者 李娟)
話題:
逐“綠”前行“碳”新路
山西安泰控股集團副總經理張德生:綠色技術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有序實施碳達峰行動,大力發展綠色制造,培育一批綠色車間、低碳工廠,加快建設安泰‘零碳’循環產業園”,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方向指出了實現路徑。
今年,安泰控股集團將進一步堅定綠色低碳發展方向,加速建設安泰“零碳”循環產業園。深化碳資產管理,提升減排效率,依托已建成的碳資產管理平臺,進一步優化碳排放監測、核算和管理體系,實現園區碳排放的全流程精準管控。
推廣示范項目,擴大技術應用。以工業廢氣CO2養殖微藻“碳減排”示范項目為標桿,加快推廣CO2捕集封存利用、礦化固碳、生物養藻固碳等技術,推動更多可孵化、可落地的專有技術在園區內規?;瘧茫纬煽蓮椭频摹傲闾肌奔夹g模式。
強化技術創新,突破關鍵領域。依托安泰碳中和研究院,加大在可再生能源生產、能源高效存儲與轉化、低濃度煤層氣清潔高效利用等領域的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綠色轉型。加快清潔能源替代,推動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在園區的規模化應用,配套儲能設施,實現能源高效利用。(記者 王愛媛)
話題:
綠滿城鄉入畫來
昔陽縣林業局局長王曉紅: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突出生態治理,全力建設美麗晉中”。近年來,昔陽縣林業局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縣各級決策部署上來,以“綠滿昔陽”為引領,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契機,持續推進林業生態建設,不斷增強美麗晉中建設成效,積極為晉中高質量發展厚植生態底色。
在生態建設領域,全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原則,扎實推進城鄉綠化工作?!笆奈濉逼陂g累計完成新造林15萬畝,四旁植樹500余萬株,森林覆蓋率達23.8%,林木綠化率提升至56.34%,先后榮獲“太行山綠化工程示范縣”“國家園林縣城”“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等稱號。
通過實施339通道及洪潘線綠化提檔工程,實現“綠廊變彩廊,綠帶變花帶”的景觀效果。全縣11個精品示范村和34個提檔升級村因地制宜完成綠化建設,“開窗見綠、出門見園”成為群眾的生活常態。
在鄉村振興進程中,一方面深化“千萬工程”經驗運用,履行“綠色打底”職責,為文旅發展提供生態支撐;另一方面緊抓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機遇,落實“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原則,引導林權流轉促進規模經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接下來,昔陽縣將繼續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深化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書寫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記者 史俊杰)
策劃:路麗華
統籌:武玲芳
攝影: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