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2-24
2月19日,市委書記常書銘在和順縣調研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與鄉村干部群眾共商增收致富之策、共謀鄉村振興之計。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探索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發揮資源優勢培育新型消費業態,激活鄉村山水文化資源,奮勇爭先推動我市鄉村全面振興再上新臺階。市領導劉偉、許利偉參加。
在義興鎮井玉溝村,常書銘認真詢問村情概況、基礎設施建設、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情況,詳細了解村民收入、產業發展、養老設施等情況,還走進民宿,實地查看村民致富產業。他強調,要引深“百鄉千村”治理行動,圍繞“干凈整潔安全”,提升鄉村“顏值”,持續健全農村生活垃圾長效管理體系,有序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開展農村電力、通信、廣播電視“三線”整治,推動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地全面提升。要盤活農村閑置資源資產,將民宿產業作為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完善民宿配套服務,延伸民宿產業鏈條,穩步推動自然化、現代化、精品化的民宿開發建設,帶動鄉村文明新風。要堅持黨建引領,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引導基層黨員干部干在先、走在前,以干部群眾思想更新、服務創新來推動治理革新,讓鄉村人氣旺起來、產業興起來、村民富起來。要不斷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服務功能,增加服務供給,提升服務質量,讓廣大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在平松鄉合山村國保單位懿濟圣母廟,常書銘實地察看文物保護現狀,認真了解文物歷史、建筑布局情況,仔細聽取文物保護管理、活化利用等情況介紹,他強調,文物古跡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財富。要全面落實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始終保持敬畏之心、珍愛之心,壓緊壓實文物保護管理責任,強化防護措施,健全完善機制,全面提升文物安全管理水平,堅決守住文物保護安全防線。要充分發揮文物資源傳承文明、推動發展作用,深入挖掘文物承載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加強專業研究和史料論證,做好文物的研究闡釋,把歷史脈絡串聯起來、文物價值發掘出來,讓文物成為講好晉中故事、彰顯晉中魅力的重要載體。
牛郎織女文化園作為和順縣獨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對全縣農文旅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意義。常書銘深入文化園核心區松煙鎮南天池村和青家寨村,實地感受特色民宿設計、景區景點打造和業態布局等情況,并對下一步開發提出指導性建議。他強調,要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特色產業,緊扣市場需求,創新開發特色項目、優質服務、文創產品,在需求供給的精準匹配中提升產業價值,走出一條生態保護、鄉村振興和文旅資源開發深度融合的科學路徑。要做優頂層設計,因地制宜發揮資源優勢,建立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機制,加強整體策劃、推廣、運營,打造具有獨特標識的文化品牌,實現示范性、引領性突破。要強化組織保障和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資本回鄉、引導能人返鄉,讓農業有奔頭、農村有看頭、農文旅企業有甜頭。
調研中,常書銘強調,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足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保留村莊風貌,深挖文化內涵,不斷深化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生動實踐,助推鄉村全面振興,拓寬農民增收路徑。要因地制宜,在“特”字上下功夫,在“精”字上求突破,在“融”字上見成效,促進農業與加工制造業、服務業緊密聯動,發展田園風光游、農業科技游、農耕文化游等新業態,將自然生態、民俗風情、特優農產品轉化為有特色、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要借助“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將沿途的景點和村莊“串珠成鏈”,建設一批鄉村旅游驛站,布局加油站、充電樁、特產店等,織密晉中鄉村旅游網,為全市鄉村振興和農文旅融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記者 王文安 智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