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1-23
壽陽縣平頭鎮黑水村全貌。記者 張浩亮 攝
水泥路蜿蜒曲折,像一條靈動的絲帶,串聯起整潔的屋舍和廣闊的農田。路兩旁樹木挺拔佇立,仿佛靜靜地訴說著村莊的新生故事。這里就是壽陽縣平頭鎮鹿泉山腳下的小山村——黑水村。
曾經的黑水村,不是現在這般模樣?!澳菚r規劃管理滯后,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不容樂觀,守著豐富的土地資源卻不會加以利用,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傳統的農耕,村民們一年到頭在地里刨食,僅能勉強維持生計,經濟發展困難。村里的年輕人不甘心困守在落后的村莊里,紛紛外出打工,村子愈發寂靜凋敝?!痹诤谒宕逦瘯?,記者見到了村黨支部書記楊曉明,他指著村莊新景的影像向記者介紹,似乎要將眼前的一切,與腦海中的記憶相印證,似曾相識卻又大不相同。
“從前的黑水村有的只是坑洼泥濘的小路和農民面朝的黃土。發生重大轉折是在2019年,當時市里啟動了鄉村振興示范廊帶建設,黑水村作為一個重要節點,搶抓機遇,將4000畝土地進行流轉,培育苗木,村集體經濟首次實現年增收45萬元。苗木基地經過兩年建設,長得郁郁蔥蔥。到了生長季節,站在村里的觀景平臺上放眼望去,青山綠水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同時,太原東二環以及東山隧道開通,黑水村進入太原晉中半小時經濟圈,融入太晉一體化發展大局,發展鄉村旅游的機遇就這樣擺在了眼前?!敝v完村莊的初期發展,楊曉明意猶未盡,帶著記者到村子各處看上一看,探尋黑水村的蝶變之路。
黑水村不僅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還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它是一個國家級森林鄉村,現存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元代建筑“福田寺”,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儺舞愛社”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耍叉”。近年來,當地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建設和美鄉村的重要抓手,合理設置生產、生活、產業、娛樂等空間布局,大力發展觀光體驗旅游、休閑度假旅游、文化鄉愁旅游,昔日落后小山村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隨著游客紛至沓來,黑水村村民腰包鼓了,干勁也更足了。每家每戶、家里家外都收拾得干干凈凈。閑暇時光,村民們聚在廣場上,重新拾起了祖輩傳下來的“儺舞愛社”“耍釵”“大竹馬”等娛樂健身項目,樂樂呵呵地過著幸福生活。
“這些都是祖輩們傳下來的,年齡大的人都會耍。平常沒事,大家就聚到一起休閑娛樂一下?!?0多歲的黑水村村民蘇克厚說,現在來村里游玩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很喜歡看這些表演,沒想到這發源于遠古時期的民間舞蹈會成為游客的新寵。
優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文化資源、美麗的村莊環境……如何依托這些優勢,讓黑水有進一步的發展?楊曉明的思路非常清晰:“我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起了包括儺舞愛社、高蹺竹馬、黑水耍叉、趙記豆腐坊、扁豆涼粉坊在內的五個小院,游客們可以看表演、聽故事、嘗美食、體驗制作,深刻體會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留住鄉愁,記住鄉韻。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26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2.5萬元?!?/p>
走進“名吃小院”,豆腐香氣分外濃郁,村民趙金生經營的老趙家豆腐和胖嬸扁豆涼粉生意,吸引了不少游客?!昂谒迳疃韧诰蛎?、名醫、名品、名吃、名宿、名禮‘六名’產業內涵價值,有效推進了鄉村全面發展?!卑橹朗车南阄?,村子的解說員安然向游客們娓娓道來村莊變化。
“名吃小院”不遠處的“非遺小院”也別具特色。進入院門,迎面有一株大棗樹,右面是小菜園,左面是剛剛修葺一新的壽陽竹馬戲體驗館。體驗館約30平方米,進門是小戲臺,中間擺放著一張大書桌,右側擺放著戲服,四面墻上圖文并茂地介紹著竹馬戲的歷史淵源。院內,專業藝人表演著“大竹馬”與“耍叉”,精彩的表演引來游客陣陣的掌聲。
記者走訪發現,這些小院均是由村民的閑置房屋打造而成,在不影響主人起居生活的前提下,還能帶動村民增收。其中,“名吃小院”就是趙金生自家的小院改造而成的,閑暇之余,他熱情地和記者聊了起來:“村集體對我們的院子進行改造,讓大家自己經營,乘著鄉村旅游的東風,既能增加收入,一家人還在這里繼續居住,非常方便?!?/p>
在小院體驗一把深度游后,記者來到了黑水村“儺”文化情景劇場,立即被舞臺上演員們的排練演出深深吸引。整個劇目所展現出來的儺舞愛社、長壽文化等獨特元素,令人印象深刻,劇場內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游客王星邊觀看表演,邊告訴記者:“這是黑水村寶貴的財富,我們常帶著孩子來這里,觀賞學習傳統文化,品嘗當地特色美食?!?/p>
流連于眼前如詩如歌、令人沉醉的舞臺表演,再往里探去,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田寺,與之相鄰的邢俊勤藝術館也已建成開館,建筑風格與福田寺保持一致。楊曉明介紹,邢俊勤藝術館是農文旅融合開發項目之一,集文化藝術、藝術培訓、旅游開發等功能于一體,未來將與高校美院對接合作,建設藝術寫生基地,打造農文旅融合新亮點,點亮村民增收致富新希望。
夕陽西下,記者告別黑水,此時的余暉宛如一層金紗,輕柔地披在這片土地上,勾勒出熠熠生輝的鄉村美景圖,圖畫里盡是幸福和希望。
記者 楊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