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1-16
青山環繞,綠水潺潺,一條條平坦的水泥路在田野間延伸,一幢幢農家小院錯落有致分布于道路兩旁。這里,就是位于太行山西麓、瀟河源頭的昔陽縣沾尚鎮沾尚村。
走進村中,路面平整潔凈、基礎設施齊備、村民喜笑顏開,鄉村治理與環境建設成效斐然。近年來,沾尚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無廢村莊”創建為核心,重點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垃圾分類處理、廢舊資源利用,嚴控“廢”源、活用資源,蹚出了一條以“無廢”建設引領村美、業強、民富、人和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全民共議
樹牢“無廢共治”新理念
“咱們平時要是能養成好習慣,減少浪費,把能用的廢舊物品都利用起來,村子肯定越來越漂亮?!薄皩?,上回我就提了個用舊輪胎做花壇的主意,沒想到真實現了,現在咱村里到處都有自己動手做的小景觀,多好看!”1月5日,沾尚村召開了“無廢共治”研討會,村民們都積極分享自己的想法。
研討會是沾尚鎮創新群眾動員與組織形式,自發組織的基層民主協商會議,旨在匯聚民智、群策群力,共同探尋減少廢棄物產生、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有效路徑。
一場熱火朝天的討論下來,幾十條建議被村干部一一記錄在冊,隨后進行細致梳理與分類整合。大家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討論每條建議的可行性與實施步驟。從垃圾分類的精細指導到廢舊物品的創意再利用,每一條建議都凝結著村民的心血。
像這樣集思廣益的方式,還有定期召開的黨支部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等,極大地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出濃厚的共建共享氛圍。
此外,村干部還深入農戶家中,發放《美麗鄉村建設倡議書》,并借助展板、宣傳欄、微信網格群等多元化渠道,廣泛傳播“無廢”理念,詳細講解垃圾分類及可回收物利用的有關知識,引導村民從日常小事做起,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推動基層治理科學化、精細化。
全民共建
營造“無廢共享”新環境
沾尚鎮緊臨國道,過往游人及車輛較多,使得周邊村莊環境衛生維護的難度大大增加。為了還村莊一片清新潔凈,沾尚村聚焦“一拆三清一改”重點任務,對 339 國道、鄉村街巷、庭前院后及瀟河河道進行了全面集中整治,清理1000平方米殘垣斷壁,清淤河道2.5 公里。栽植、修剪行道樹2000余棵,處理秸稈及生產生活垃圾10余噸,新建水沖式公廁2座,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家門口的“門面”工程到位了,家里的 “清潔革命” 也得跟上步伐。為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沾尚村采用“農戶自主分類+保潔員上門收集+市場專業處理”的閉環收運新模式,配備干濕分離垃圾桶300個,清運車1輛,設置垃圾分類亭3處,智能垃圾分類收集屋1處,精細劃分8個治理網格,實現網格到點、責任到人、常態清潔。
沾尚村以“垃圾不落地、廢舊再利用、鄉村更美麗”為主題,繪制20余面涵蓋村規民約、農耕文化、傳統民俗等內容的主題文化墻。村民們踴躍將廢舊輪胎、易拉罐、啤酒瓶、管線等材料提供給村集體,精心制作了百余處低成本、鄉土化的微景觀,如花托、花墻、仿真樹、啤酒屋等。利用廢舊物資打造鄉村美景,變焦點為景點,不僅有效提升了鄉村環境的美觀度,也極大增強了群眾創建“無廢村莊”的參與感、認同感與獲得感。
全民共享
搭建“無廢共富”新場景
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在于產業發展。為此,沾尚鎮深入探索 “無廢產業鏈” 創新之路,結合 “清化收” 行動,深度盤活村內閑置的資金、資產、資源,巧妙地將農業、生態與文旅產業有機融合,因地制宜打造 “十景六坊” 多元業態 ——
“六坊”坐落于“鄉源一條街”,包括辣椒坊、醋坊、木器坊、酸菜坊、酒坊、烘干坊,有效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0余萬元,帶動20戶脫貧戶實現就近務工。
“十景”則各具特色,其中一淌瀟河水,將治水興水結合,開發瀟河水資源,打造水景觀;一個游樂場,整合周邊60畝土地,種植山楂樹、向日葵等作物,構建集生態美食、露營燒烤、卡丁車體驗于一體的休閑樂園;一處花海景,精心打造占地 6000平方米的瀟河源文化主題公園,打造“花海沾尚”迷人盛景;一片生態林,依托 1.6 萬畝優質森林資源與良好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森林康養、負氧文體產業,推動生態產業化;一條特色街,培育升級“鄉源一條街”農特產加工業,做強做大“六大坊”;一段革命史,講好紅色故事,弘揚沾嶺精神;一口柴火鍋,搭建共享柴火爐,提供本土食材,讓游客盡情體驗鄉村飲食原味;一處垂釣園,打造水景垂釣園,供愛好者休閑垂釣并為餐飲業提供原料;一批農家院,吸引鄉賢、能人等民間社會資本投資百萬元,發展鄉村民宿;一次體驗游,健全“吃住游購”一體化服務鏈條,讓游客“留得住、愿消費、還想來”。據統計,自2024年 8 月 1 日以來,約3000余名游客前來打卡,帶動村集體增收8萬元,解決就業15人。
以“無廢”為筆,憑實干作墨,譜寫山青水綠景秀動人篇章,沾尚村正朝著鄉村全面振興的光明前景高歌猛進 。
記者 李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