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1-10
晉中市委黨校 郭 俊
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平遙古城時指出,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統籌好旅游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筑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晉中作為晉商故里、文旅大市,古城資源豐富,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平遙和祁縣2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以及90個中國傳統村落。在眾多古城資源中,祁縣昭馀古城在晉中的歷史地位顯著,有著獨特的文化價值。
歷史底蘊厚重
昭馀古城位于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歷史悠久?,古稱“昭馀祁”,因“昭馀祁澤藪”而得名。自公元前514年,昭馀古城歷經兩次搬遷,于北魏太和元年落位現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歷經北魏、東魏、北齊和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是我國2000余個縣中“資格最老”的古縣城之一。1994年1月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1年,晉商老街被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2015年12月被中國商業史學會命名為茶商之都。
晉商文化鮮明
祁縣古城是晉商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晉商故里”。明清時期,這里因茶商繁榮而走向鼎盛,商號林立,商賈云集,形成“居于鄉下,店設昭馀,商通天下”之態,在多種商業實踐的拓展下,昭馀古城由原來一座普普通通的古城逐漸發展為“金祁縣”,成為明清時期的商業金融中心,有著“執金融之牛耳”之稱。據記載,清宣統二年(1910年),全縣有各類店鋪1000余家。清光緒年間,全國60余家票號,祁縣就占了21家。至今在古城沿街商鋪依舊保留當時興盛一時的招牌,比如東大街的“祥云集”煙鋪,西大街的“宏晉銀號”,還出現了“生子有才去作商,不羨七品空堂皇”“秀才進字號——改邪歸正”“家有萬兩銀,不如票號上有個人”等民間諺語,體現當時濃厚的崇商習氣,也是獨屬當地商業記憶的最好證明,成為影響傳統民俗發展演進的一大特質。受商業文化的輻射,昭馀古城形成了極具實力的十大家族,他們極大帶動地方教育、信仰等文化建設,渲染著重教崇商、重義輕利、急公好義等優良風氣。昭馀古城不僅是晉商文化的縮影,更是明清時期晉商繁榮的歷史見證。
建筑風格獨特
昭馀古城雖然不如喬家大院和平遙古城那樣名聲在外,但它卻有著獨特的建筑風格和魅力。昭馀古城布局以十字口為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垂直交叉,南正北直,東西對應,統稱晉商老街。街道兩側明清時代的茶莊、煙店、票號、錢莊、斗行、當鋪等數百家商業店鋪舊址和巨商大賈以及千余處豪宅大院依次排列,古樸雄渾、飛檐挑角、梁枋交錯、鱗次櫛比,民居小巷、老宅大院、古店鋪、古衙署、古廟宇等被建筑專家稱之為“集江南河北之大成,匯宋元明清之法式”,昭馀古城的建筑結構融合南北木作,外墻采用木板全開和統樓兩種形式。這種迥異的結構技術,是當地科學技術成熟且善變的體現,在別地不多見,是研究我國古代縣城建制、街道規劃、民宅建筑和商業布局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也是反映明清時代晉商輝煌的歷史見證。
文旅價值未來可期
?昭馀古城的文化保護和旅游開發工作正在進行中?,當地政府通過召開昭馀古城文化遺產保護修復與城市公共空間改造展陳匯報會以及昭馀古城項目匯報會,從頂層設計層面對昭馀古城的文化保護和旅游開發工作進行了整體性規劃。一方面要加強對古城空間立體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努力傳承延續好古城歷史文脈,留住古城歷史記憶;另一方面要深度挖掘祁縣歷史人文、民俗風情、茶商文化等,打造晉商文化名片,推動文化配套體系完善,構建“茶文化”旅游帶;通過繼續優化完善設計方案,深挖底蘊、有序實施,切實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和影響力,全面展現昭馀古城的歷史底蘊,并融入現代旅游元素,打造特色體驗項目,在古城開發與保護工作中取得平衡,讓古城釋放出現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