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12-27
在太谷區北洸鄉,宜居宜業宜游的新北洸正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今年以來,北洸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立足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歷史文化優勢,以“產業美、生態美、風貌美”為目標,全力推進新時代和美鄉村建設。如今的北洸村,不僅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更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走進北洸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街道和錯落有致的民居。村口,一座融入晉商元素的標識牌格外醒目,它與三多堂連點成線,共同構成了北洸村獨特的文化景觀。沿著村道前行,道路兩旁樹木挺拔,小花園里充滿生機,昔日的土坑變身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這些變化,得益于北洸村對“千萬工程”經驗的深入學習和實踐運用。今年,北洸村秉持“花小錢辦大事、沒有錢也能辦成事”的原則,自籌資金200余萬元,緊抓小項目,撬動大民生。村支“兩委”緊盯村民急難愁盼問題,把村民的小事當成大事、辦成實事,以上下水管道改造為發力點,聚焦村民出行問題快速行動,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推動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在北洸村的文化廣場,村民們或打籃球、或下象棋、或跳廣場舞,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這個集村民文化活動中心、休閑娛樂場地、村委會辦公場所于一體的農村文化活動廣場,不僅豐富了廣大村民的文化和體育生活,還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身體素質。北洸村村民張愛秀感慨地說:“我們以前走的是土路,后來改成磚路。磚路走不了水,又給改成了柏油路?,F在好了,下水也有了,吃水的管子也換了,沒事的時候就到村里的廣場上跳跳舞、散散步,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p>
在推進鄉村建設的同時,北洸村還注重產業發展。圍繞三多堂等文旅資源,北洸村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晉商文化第一村”。通過硬化美化道路、栽植景觀苗木、增設融入晉商元素的標識等措施,北洸村將原來景區道路兩旁的土坑變成了村民休閑娛樂的小花園,提升了景區入口的觀賞性。同時,村里還將鑫炳記和三多堂聯合申報為4A級景區,以晉商建筑與晉餅文化為“雙翼”,融合打造“晉商文化第一村”。
在產業項目的支撐下,北洸村的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北洸村還積極探索群眾致富新路徑,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通過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做實項目支撐,發展多元業態,精心打造北洸村晉商歷史文化名村、西山底產業園、井神、三臺、美寶農文旅產業鏈等,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助推城鄉一體化發展。
在采訪中,北洸鄉政府負責人楊婷婷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北洸鄉認真貫徹落實全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太谷現場會精神和部署要求,結合自身職能定位,因地制宜,主動作為、轉化實化,以“2413”工作思路為指引,以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為目標,將人居環境整治貫穿始終。特別是今年6月以來,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的原則,實施了一批產業類、服務類、鄉村建設類項目,以項目建設助推鄉村振興。
北洸村的成功實踐,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在鄉村振興中的生動體現。不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還促進了產業的發展,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北洸村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晉商文化氛圍,品嘗到地道的晉餅美食,還可以體驗到鄉村田園的寧靜與美好。北洸村的故事,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繪就鄉村振興新篇章的生動注腳,也是新時代和美鄉村建設的縮影。
下一步,北洸村將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努力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記者 劉佳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