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12-21
徐曉霞
時光如白駒過隙,從指縫間悄悄滑落,一轉眼,又到冬至時節。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它的降臨,緩緩拉開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帷幕。古人常說:“冬至一陽生”,這句話蘊含著深刻哲理。它意味著從冬至這一天起,自然界中的陰陽轉換悄然發生,陰極轉陽,萬物萌動。
唐代詩人杜甫在《小至》中寫道:“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這句詩既表達了冬至時節陽氣初生的天文現象,又寄寓了詩人對春天的期待和向往,也包含了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在自然方面,冬至標志著太陽直射點移動到南半球的最南端,北半球開始進入嚴寒的季節;在人文方面,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有著豐富的文化和民俗活動。
早在春秋時期,冬至的慶祝活動便已開始,至漢代達到鼎盛,唐宋時期繼續盛行,至今仍流傳不衰?!肚寮武洝分猩踔劣涗浻小岸链笕缒辍敝f,表明古人對冬至的重視之情。人們視冬至為陰陽二氣自然交替的契機,亦是上天賜予的吉祥之兆。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各地官府要舉行隆重的“賀冬”儀式,還會例行放假?!逗鬂h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币虼?,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邊塞閉關,軍隊待命,商旅停業,親朋間互贈美食,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冬至的習俗,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無論南北,人們都會在這一天舉行一些慶祝活動,以祈求來年的豐收和吉祥。在北方,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象征著團圓和美滿,亦有說餃子形似耳朵,冬至吃了餃子耳朵不受凍,因此素有冬至捏“凍耳朵”的習俗。在南方,則有吃湯圓、長線面等食俗。民間還有畫九的習俗,亦有冬至日數九的說法,即從冬至日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寒氣已盡,天氣轉暖。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記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冬至也是農耕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在這一天,農民會進行一系列與農事活動相關的習俗和傳統,他們會進行清除雜草、修整田地等,為來年的春耕做好準備,為作物的種植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這一天,有的地方也有淘糧曬谷的習俗,人們細心地將脫粒后的谷物篩選、洗凈,晾曬于陽光下,以此去除多余的水分,確保糧食干燥,防止霉變發生。冬至前后也是江河湖海中的魚群開始儲備能量、產卵繁殖的時間段,漁民們會選擇在冬至這一天開始捕魚,以保證魚群的生長和繁殖。
冬至不僅是一個節氣,更是一個充滿溫情和希望的日子。在這個寒冷的冬日里,無論是品嘗美味的餃子,還是聆聽古老的傳說,都能讓人感受到家的溫暖和文化的魅力。正如那首古老的歌謠所唱:“冬至到,吃水餃,家家戶戶樂陶陶?!?/p>
沉浸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我仿佛感受到了那份來自遠古的呼喚,心靈在莊嚴的儀式感與深厚的文化魅力中得到慰藉,充滿幸福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