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疾控艾防中心時間:2024-12-14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主要侵犯人體的免疫系統,具體表現為 CD4+ T淋巴細胞數量不斷減少 ,最終導致人體細胞免疫功能缺陷,為細菌、真菌、病毒和原蟲等病原體的侵襲提供便利條件,導致艾滋病患者并發各種機會性感染,可侵犯患者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甚至在全身播散,臨床表現復雜。常見的艾滋病機會性感染如下:
神經系統:淋巴細胞計數明顯下降時,可能會使機體免疫力下降,進而增加發生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概率,可出現新型隱球菌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弓形蟲腦病和各種病毒性腦膜腦炎。例如,在新型隱球菌腦膜炎中,真菌通過肺進入全身,最終到達大腦,臨床表現為進行性頭痛加重和意識障礙,伴有發熱和癲癇發作,有時可見腦萎縮、肉芽腫或膿腫。
消化系統:艾滋病患者由于機體內免疫功能減退,可能會使消化道菌群紊亂,從而出現白色念球菌食管炎、巨細胞病毒性食管炎、腸炎,沙門氏菌、痢疾桿菌、空腸彎曲菌及隱孢子蟲性腸炎,具體表征為吞咽疼痛、胸骨后燒灼感、腹瀉和體重減輕等。
呼吸系統:人肺孢子菌引起肺孢子菌肺炎,鳥胞內復合分枝桿菌引起肺結核,假絲酵母菌、隱球菌引起病毒性肺炎,復發性細菌、真菌性肺炎均可能會使呼吸系統發生機會性感染,出現慢性咳嗽、發熱、發紺、血氧分壓降低等癥狀。其中,結核病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在結核病合并感染艾滋病的患者臨床表現異常,常表現為結核進展加快,但肺結核常無痰,艾滋病患者對結核菌素試驗無反應明顯增加,其肺外結核類型不同于一般結核患者,淋巴結腫大和粟粒結核最常見。
口腔:口腔內發生機會性感染時,由于口腔內菌群異常,可能會導致鵝口瘡、舌毛狀白斑、復發性口腔潰瘍、牙齦炎等口腔疾病。艾滋病患者的口腔損害是免疫抑制的早期征象,可表現為假膜型、紅斑型和口角炎,以假膜型最常見。
皮膚:皮膚出現皮疹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早中期的艾滋病患者常出現帶狀皰疹,晚期艾滋病患者的皮疹各種各樣,以癢疹最為常見。
眼部:1982年首次發現艾滋病眼部病變,據統計,大約有52%-100%的患者都會有眼部病變。包括有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弓形蟲性視網膜脈絡膜炎、眼帶狀皰疹、角膜炎等疾病。
總之,隨著當前抗生素、細胞毒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及新型創傷性治療手段的開展,艾滋病患者發生機會性感染的風險也明顯升高。機會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就診、入院、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時、準確地診治各種機會性感染是降低艾滋病患者病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
(中國疾控艾防中心 趙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