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萬千
畫出昭馀幸福圖景
祁縣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
祁縣喬家大院
走進風景如畫的祁縣,人文薈萃,產業興旺,到處呈現蓬勃景象。
一年來,祁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委“156”戰略舉措,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堅持在優勢產業、文旅康養、融入“一帶一路”、特優農業、黨建引領五個方面狠下功夫。正如市委書記常書銘調研時指出的那樣,祁縣加大創新突破,突出地域特色、發揮比較優勢,做好無中生有、有中創優文章,集中精力謀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走出了具有祁縣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學生在王維水墨小鎮研學
接續開展“項目建設年”
祁縣堅持把產業項目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接續開展“項目建設年”,推進總投資241.2億元的50個重點項目;紅星產業園二期、昭馀文化廣場有序推進;一小、三幼順利開學;總投資8.6億元的紅星灌裝生產線于8月22日順利開工。申報并推進省重點項目11個、市重點項目6個,開復工率達100%,1至8月省市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103.12%,全市第二。
充分發揮開發區產業發展主陣地、主平臺作用,深化“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組建4支代辦服務專班,市政工程接入、高新企業申報、專利申報等事項全部納入全代辦清單,今年共代辦事項30余件,辦結率100%。目前,紅星白酒、中通快遞、正大飼料等總投資54.09億元的9個續建項目全部復工,浩博森新材料生產線、丹源光伏、伊利生產線技改等總投資10.66億元的7個新建項目全部開工建設。
新建祁縣第一小學項目
農業種植豐收在望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所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加快推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農業強縣建設。投資8400萬元,實施1萬畝高標準農田、2.2萬畝水澆地和1.53萬畝新增恢復水澆地項目,全縣高標準農田達到21.8萬畝。在西六支、左墩、韓家莊、申村實施400畝覆膜早播、膜下滴灌試點試驗,山西農業大學許晶教授團隊全程指導;依托2萬畝玉米有機旱作農業生產基地,推廣中科玉516、福盛777等10個新品種,及“品字型寬窄行”密植、“一免五增”、“探墑溝播”等有機抗旱新技術,項目區玉米單產達900公斤,增幅20%。
推進酥梨智慧園及富硒酥梨基地建設,完成年分揀6500萬斤的昌源河畔水果冷庫+智能分揀生產線項目;謀劃總投資5億元的酥梨釀造白蘭地酒項目精準招商、靶向招商。持續推進“峪口蘋果”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祁縣酥梨”綠色食品認證等特色品牌建設,完成“三品一標”認證產品5個,綠色食品產品認證4個,認證面積7萬畝,建設山西供應深圳農產品基地3個。
打造太原南部特色優勢蔬菜產區,投資650萬元,在西韓村、夏家堡、秦村等地打造溫室拱棚、蔬菜標準化園區,對西六支、賈令等舊設施改造升級。繼續推廣賈令鎮夏家堡村“西蘭花+葉菜+西蘭花”一年三茬種植技術,目前第二茬已上市,預計產值1000余萬元。
持續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實施總投資3000萬元的東方萬牧3萬頭肉牛屠宰加工項目;助力鑫峰牧業投資200萬元的4棟牛舍續建工程。引入優質荷斯坦奶牛、安格斯肉牛、優質西雜牛、黑鳳雞等先進品種,推廣全株玉米青貯技術;引進瑞典全自動轉盤擠奶等先進設備,提升科學養殖水平。前三季度,全縣60戶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63.3億元,增幅8.2%。
圍繞“3+26”精品示范村、提檔升級村及“六個一體化”建設,有序推進總投資4.95億元的涉及產業發展、農村環境整治、農村基礎設施的52個項目;重點推動投資1000萬元的劉家堡、秦村等5個村的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示范片建設,在劉家堡實施“我與王維尋中國”和“典籍里的祁縣”項目,利用數字技術呈現輞川20景,以學經典、誦經典、演經典、詩詞大會等形式,全方位、多維度品讀王維、品味祁縣,展現詩意鄉村最美圖景。
新建祁縣文化藝術中心項目
水價改革領跑全國
祁縣全縣建有5個灌區,有效灌溉面積39.5萬畝,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祁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領跑全國,被水利部列為全國第二批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全國深化農業用水權改革試點,昌源河灌區數字孿生灌區先行先試試點,并成功舉辦全國中型灌區現代化建設技術交流研討會。農業農村部村集體資源資產盤活利用改革試點任務圓滿完成。搶抓省級創新開發區運營管理體制試點機遇,成立直管平臺運營公司,加速推進“管運分離”。
祁縣深化與武宿保稅區、中鼎物流園和中歐(亞)班列的合作,強化玻璃器皿、碳素、水泵、酥梨等外向型產業出口韌性。鼓勵企業依托玻璃器皿等優勢產品,在“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設立3個國際營銷網點、辦事處,注冊國際商標2個,并亮相德國國際商品展、阿聯酋迪拜中東商品展等國際一流展會,實現產品出海逐步向標準出海、品牌出海轉變。碳素行業組建新材料產業園,強化園內企業合作,打破重復投資壁壘,丹源、宇通2家公司成為省級碳基新材料鏈核企業。
祁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持續推動縣域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縣人民。在祁縣,幸福是圖景的主旋律!
大家談
空山新雨后 天氣晚來秋
去祁縣采訪那天,小雨淅瀝。突然就想到那首詩:“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仿佛一幅自然山水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寫下這首詩的王維,祖籍晉中祁縣,遷居蒲州(山西永濟),晚年居住在輞川別墅(陜西藍田)。如今,在他家鄉昌源河畔有座王維水墨小鎮,走進王維水墨小鎮,唐詩宋詞躍然墻上,王維塑像靜立其中,亭臺水榭間流淌著千年的詩意,如詩如畫,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動的水墨畫中。現場,祁縣五中初一學生正在王維美術館研學,學生與AI形象對話,通過大屏幕了解王維的生平,時而嚴肅時而活潑,“作為王維故里,小鎮包括美術館、民宿、餐飲、文化創意產業等,研學、游學、文創等都十分活躍,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文化體驗?!蓖蹙S水墨小鎮創始人、王維美術館館長閆傳明介紹說。
走出美術館,對面的昌源河流水淙淙,已經完工的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重現歷史上水草豐盛、景觀優美的濕地生態景觀,這里建有親子游樂設施、濕地科普館、運動健身器材、健身步道和自行車賽道等,各年齡段游客都能盡享其樂。同時,發展濕地休閑、森林康養、生態養殖等產業,優化昌源河沿線生態環境和產業結構,真正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濕地公園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共有維管束植物93科286屬457種,有脊椎動物29目76科296種,鳥類224種,包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黑鸛、鴛鴦、小天鵝、猛禽類33種。”濕地服務站站長郝志強如數家珍,“在保護濕地生態的前提下,開展濕地觀光、自然教育、野生動植物觀察體驗等項目,吸引游客的同時,帶動周邊村莊發展?!?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寫下的這首詩,在如今的祁縣有了真切體現。
祁縣紅星二鍋頭釀造基地
激流勇進
酒香深處玻璃璀璨
祁縣產的六曲香,是多少人記憶中的香味。2001年,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攜中華老字號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制作技藝與祁縣“聯姻”,落地晉商故里的紅星,散發出更加奪目的光芒。20多年來,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六曲香分公司成為祁縣經濟的有力引擎,始終穩居祁縣納稅第一名。
昭馀大地,汾河之畔,一座傳統與現代釀造工藝完美融合的大型現代化白酒工業園區——紅星二鍋頭釀造基地屹立眼前。平整寬敞的園區,現代化的車間廠房,全自動化的智能操作,整個制作流程一氣呵成,所有物料不落地,全流程自動化流水作業……“2019年是紅星飛躍的時期,祁縣縣委、縣政府特事特辦、全力支持,祁縣經濟開發區落實‘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制度,在保證安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全力推動項目建設。紅星二鍋頭釀造基地項目總投資55億元,占地面積近千畝……”紅星二鍋頭釀造基地辦公室主任胡振勇指著前方正在建設中的工地說,“一期項目去年3月投產使用,二期項目于今年3月開工建設,預計2025年二季度釀造調試帶料運行;三期項目已完成可研編制。項目全部建成后,新增就業崗位1200余個?!?
走進紅星二鍋頭酒博物館,大廳蒸餾摘酒的雕塑吸引了眾人目光。紅星歷史一幕幕展開。白酒文化起源、釀造流程、商標包裝的變遷更迭,口感品質、企業文化、師徒傳承、企業發展等,歷歷在目。
到祁縣參觀,玻璃器皿是必看亮點。祁縣玻璃器皿產品涵蓋酒具、茶具、咖啡具、蠟臺、風燈、水升、果盤、糖盒、花瓶和工藝品等10大系列8000多個品種。生產企業達到59戶,包裝、物流運輸、模具加工等玻璃配套企業達到225戶,年產能達到28萬噸。
“祁縣的玻璃遠銷86個國家和地區,以東玉、思晉等企業為主實施的‘百廠千店’工程,實現全國省會級城市全覆蓋,打通了縣域玻璃國內貿易渠道;緊跟‘一帶一路’戰略,開辟沿線國家市場,打出祁縣玻璃器皿品牌;大華、喜尊等6戶企業在喬家大院景區開設展銷店,助力紅海非物質文化展館開館運營,加快玻璃與文旅融合……”祁縣工業和信息化服務中心主任彭建軍興致勃勃地介紹。不久前,祁縣玻璃器皿產業申報成功國家級小微企業認證提升行動區域試點。
玻璃器皿專業鎮建設以來,產業長足發展,營銷方式全面拓展,玻璃外貿影響力和知名度持續提升。今年,祁縣玻璃器皿先后獲得德國IF設計金獎、法國FDA設計獎金獎等3項國際大獎。
酒香陣陣,玻璃耀眼。到祁縣,去現代化釀酒基地看一看,到爐火通紅的玻璃車間走一走,香氣四溢,熱氣騰騰,流光溢彩,怎不令人陶醉!
祁縣酥梨
數 讀
2024年1至3季度祁縣第一產業增加值188710萬元,同比增長3.6%。
1至8 月省市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103.12%,全市第二。
1至3季度祁縣第三產業增加值496967萬元,同比增長1.4%。
祁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1141.5萬元,同比增長3.5%。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完成47237.5萬元,同比增長1.5%。
祁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87元,同比增長4.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21元,同比增長4.2%。
文字:周俊芳
攝影:冀古陶 祁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