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4-12-11
12月9日,記者從祁縣水利局獲悉,該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打造“河湖安瀾、清水綠岸、環境宜居、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為目標,因地制宜、融合發展,著力保障防洪安全,改善河湖環境,力爭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祁縣樣板。
近年來,祁縣水利局重點實施昌源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昌源河烏馬河生態修復治理工程、昌源河賈令橋至入汾口段生態修復工程等建設。構建以昌源河水系為軸的發展帶,打造縣域幸福母親河,建設高品質水美鄉村,激發百公里廊帶活力,形成全域幸福河湖百公里“三河匯流、兩岸錦繡、全域成景”基本格局。
實施農業灌溉水源置換工程,新建梨苑灌區,續建配套杜家莊灌區,改造提升昌源河灌區,完成高效節水灌溉水網工程建設,提升糧食生產保障能力。加快推進“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留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涵養地下水、保障生態水、多用再生水,以節水謀求發展空間,以節水釋放生態紅利,助力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該局全面深化河長制改革,全縣縣、鄉、村三級河長72名,常態化開展巡河工作。引入物業化管護工作模式,選聘流動巡河員兼河道保潔員。積極探索“志愿服務隊伍+學生志愿者”的“河小青”工作模式,打造“河長牽頭、部門協同、群眾參與”的全民治水新格局。同時建設昌源河數字孿生流域基礎平臺,重點河段布局遠程監控設備35臺,設置水環境監測站點5處。充分運用無人機,定期進行河道全段航拍管護,實現河流“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
與此同時,祁縣大力建設沿河文化圈,挖掘昌源河文化遺產,對接法國開發署進行科研合作,完成昌源河博物館建設并投入運行。建設省級水政執法宣傳基地、河長制主題公園,構建獨具特色的水文化展示體系。依托昌源河萬里茶道遺跡,結合沿河10個中國傳統歷史名村和鎮河樓等水文化遺產的保護,串聯濱河綠道、古驛道、古茶路等多道融合,將幸福河湖建成傳承地方民俗風情的新節點、彰顯地方歷史文化的新載體。
除此外,該縣還聚力鄉村振興,按照“水韻風情、一村一景”的理念,打造酥梨飄香水韻苗堡、三賢圣地和諧修善、康養福地詩意劉家堡等10個沿河精品示范村。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北京紅星、伊利乳業、統一、今麥郎飲品等水產業實現集聚效應,打造飲品釀品產業集群。
記者 閆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