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11-19
今年以來,榆社縣緊緊圍繞易地搬遷社區治理重點難點堵點問題,堅持黨建引領,與包聯單位積極開展社區創建,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服務整體效能,全力構建易地搬遷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黨建引領,筑牢協同治理“新基石”。著力構建全面覆蓋的黨組織體系,圍繞“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多方參與、共建共享”,完善“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構建“搬遷社區—包聯單位—小區”三方聯動社區治理體系,形成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在職黨員和社區黨員為主體,包聯單位黨組織、小區黨支部共同參與的黨建格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搬遷社區吸納物業企業負責人、社區民警和黨員代表擔任兼職委員,發揮其業務熟、群眾熟、情況熟、工作熟的優勢,凝聚起社區治理的多元力量,為破解小區治理難題出謀劃策。
聚焦保障服務,譜寫民生發展“新篇章”。一是“整合資源”推動服務。以服務搬遷居民為出發點,實行易地搬遷點駐村幫扶全覆蓋,在各安置點設立便民服務窗口,實現政策咨詢、便民服務的“一門受理、協同辦理”。二是“轉變方式”改進服務。突出“兩地”權益保障銜接到位,加強集中安置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出臺《解決插花村搬遷群眾“兩頭跑”問題實施方案》,著力解決易地搬遷插花村群眾辦事“兩頭跑”問題。三是“跟蹤問效”強化服務。不定期對群眾來訪辦理情況滿意度和認可度進行跟蹤了解,及時分析研判,調整工作方式,進一步提升便民服務質量和水平。
聚焦產業就業,鋪就群眾增收“致富路”。以“抓產業、保就業、促增收”為主線,多措并舉促進搬遷群眾增收。一是以產業發展帶動增收。先行打造惠民社區梁峪村鑫浩豐肉牛養殖示范點,采取集體建場+養殖主體租金經營模式,3年可累計分紅43.2萬元。文景、鑫福社區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575.2萬元,租賃榆社縣郝北鎮轄區范圍內11個村的屋頂安裝光伏板,日均收益約0.23萬元。二是以就業幫扶筑牢增收基礎。精準摸排搬遷群眾就業需求,建立就業信息管理臺賬,用好“一戶一檔”信息臺賬,“點對點”精準推送務工信息。依托就業創業服務站,聯合人社部門、工會、婦聯對有勞動能力和有培訓意愿的搬遷勞動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確保有勞動能力家庭至少一人就業。
聚焦社會融入,打造移民搬遷“幸福城”。一是聚焦志愿服務促和諧。搭建志愿服務平臺,打造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社會組織及志愿者組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團隊,通過居民“點單”、社區“派送”模式,為孤寡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提供代購代辦、義剪、困難幫扶等服務。二是聚焦文明實踐促融入。社區黨組織牽頭開展文化素質教育、道德規范教育,完善居民公約,治理鋪張浪費、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推進安置社區移風易俗。依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多樣化、多形式活動,引導搬遷群眾融入新環境。三是聚焦養老服務促和諧。完善鑫福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惠民幸福養老服務中心服務功能,不斷拓寬養老服務范圍,提升養老服務水平,積極開展多樣化、嵌入式服務,改善搬遷社區老年群眾生活,助推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記者 毛靜 通訊員 李家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