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4-11-11
靈石縣王家大院
從壯美太行,到汾河岸畔,無論是晉中最南端的靈石縣,還是晉中最東端的和順縣,各級各部門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干勁始終未松懈。11月8日,全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現場會召開。這是自去年以來,我市第6次召開現場會。
市委書記常書銘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星主持會議。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馮曉雷傳達全國、全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現場會精神。市領導劉偉、趙成武、張英杰、許利偉、李哲、趙宏鐘、岳志堅參加。
靈石縣西許村
此次會議,與會人員分兩組現場觀摩了靈石縣蘇溪村、靜升村、西許村、喬家山村,以及和順縣井玉溝村、許村、青家寨村、南天池村。
大會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主會場設在市委市政府大院二樓報告廳,各縣(區、市)設分會場。市委、市政府現場向和順縣、靈石縣頒發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百鄉千村”治理行動獎補資金各500萬元,并通報全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實施“百鄉千村”治理行動工作情況。和順縣、靈石縣、市文明辦、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主要負責同志,昔陽縣樂平鎮黨委書記、平遙縣岳壁鄉西源祠村黨支部書記作交流發言,通過成效展示、比學交流、問題倒逼,進一步凝聚共識,把握實踐成果,切實把學用成效轉化為堅定決心和使命擔當,不斷增強推動工作的能動性,以實干實績實效奮力續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和順縣井玉溝村
靈秀山水,蝶變煥新。
走進靈石縣靜升鎮蘇溪村,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街道和錯落有致的民居。這得益于該村扎實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推動村內環境面貌大改觀。該村還發揮資壽寺文化資源優勢和毗鄰王家大院的區位優勢,引進專業公司投資打造大院民宿,拓展文旅+餐飲、民宿、康養新業態。
靜升村圍繞旅游產業,打造“文旅六條街”,豐富“吃住游購娛”產業鏈條,全村餐飲店達301家,建成56家特色民宿集群,節假日地攤經濟點位158個,全村一半以上的人吃上了“旅游飯?!?
眼下,正是蓮藕收獲的時節。在靈石縣南關鎮西許村“荷你藕遇”蓮藕套養泥鰍基地,一筐筐泥鰍活蹦亂跳,一節節蓮藕肥壯結實。西許村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將蓮藕觀光休閑與蓮藕套養泥鰍產業相結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和順縣許村
寬敞美麗的小區、干凈整齊的小樓、“助餐+服務”的幸福小院,喬家山新村的新貌,讓觀摩人員深刻地感受到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給該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田園變公園、村莊變景區、農房變客房、村民變股東、資源變資產……靈石縣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將192個行政村分為18個精品示范村、83個提檔升級村、91個環境整治村(包含38個整體搬遷村)三類進行推進。在精品示范村創建、提檔升級村建設的基礎上,有效整合資源,彰顯特色優勢,按照串點連線成片的布局,以縣城為重要載體,以30個中心村為牽引,以108國道、永吉大道、南峪公路以及王家大院、石膏山景區等為紐帶,因地制宜建成“工業強農”“文旅富農”“生態興農”三條鄉村振興示范廊帶(片區),讓該縣眾多鄉村綻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遇見和順,和美和順。
走進義興鎮井玉溝村,柏油馬路寬闊筆直,房舍干凈整潔,村民三三兩兩漫步在主題公園……井玉溝村以生態康養為主線,以“一心一軸三片區”為總體規劃,聚焦“休閑度假、民宿康養、兒童游樂、生態采摘”體驗主題,突出“太行人家生態田園”地方特色,已然是百姓喜歡的生態康養休閑之所,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山水環繞觀光之地。
距離和順東高速口2公里處的小村莊是人稱和順“小江南”的松煙鎮許村。許村凝聚“主體力量、幫扶力量、指導力量”三重力量,用好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回鄉能人三支隊伍,在人居環境整治、富農產業發展上精準發力,強化生態和文藝賦能,優化農文旅產業體系,先后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等稱號。
青家寨村,位于松煙鎮東部,地勢平坦、四面環山,全村緊緊圍繞和順縣“東部文旅康養區”規劃布局和松煙鎮打造“文旅康養專業鎮”總體戰略,立足村莊實際,分兩期實施牛郎織女文旅產業改造提升項目,著力探索一條從“一時美”向“持久美”轉型,從“環境美”向“發展美”轉型,從“形態美”向“制度美”轉型的生態共富之路。
南天池村是和順縣“牛郎織女文化園”核心村。在這里,群山環抱、空氣清新,亭廊石屋、小徑通幽,讓來到這里的游客不禁放慢腳步,沉醉其中。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過程中,南天池聚焦“六美四宜、精品示范”目標,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以“牛郎織女愛情文化”為背景,打造“美麗鄉村+”新業態,繪就“鄉村美、產業興、群眾富”的鄉村發展“富春山居圖”。
下好“先手棋”,聚力“村美”增顏值;打好“優勢牌”,聚力“業興”增活力;筑牢“硬保障”,聚力“民和”增福祉。今年以來,和順縣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六美四宜、城鄉共建”行動為抓手,真金白銀投、響鼓重槌干,重點打造了10個精品示范村、28個提檔升級村、24個環境整治村,推動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全面提升,以實際行動證明鄉村全面振興不是遙不可及的夢,而是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的必然結果!
和順縣南天池村
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常書銘強調,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把黨的領導貫穿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全過程,把握好立足當前和著眼長遠、小切口和大戰略、典型示范和面上推廣、農民參與和政府推動“四個關系”,在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上再鼓勁、再沖刺,堅持四級書記齊上陣,黨政同責一心抓,全市域大力度推進,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抓重點、攻難點,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以“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全面整治”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推動“千萬工程”造就千百和美鄉村。
劉星在主持會議時指出,全市各級各部門要以釘釘子精神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把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加快農業產業“特”“優”發展,深入實施“百鄉千村”治理行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把鄉村富民產業進一步做好,把村莊建設得更美,讓農民群眾可感可及、得到實惠、增收致富。要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化改革舉措集成增效,加強資金、人才、科技等要素保障,不斷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動力活力。要干字當頭、奮勇爭先,提前謀劃盤點項目儲備建設,推動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
行而不輟,善作善成,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奮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晉中始終奮進在路上。
文/記者 史俊杰 閆淑娟 圖/裴曉軍 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