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11-08
劉學斌
中國傳統村落祁縣上莊村,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歷史的光芒。上莊村是一個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神秘之處在于這個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山村,有許多不解之謎,稱為“小北京”,令人向往,還是一個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
留住傳統村落,留住這些古建筑、古戲臺、古廟、古民居、古街道、古樹,就是留住了歷史,留住了我們的根。因為,這是我的故鄉,我深深地愛著這片土地。
上莊村曾以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景色優美、集體產業經濟興旺而輝煌,后隨著經濟轉型、村民離居逐漸歸于沉寂。
上莊村原屬于峪口鄉一個獨立行政村,后與生茂村合并。如今生茂村包括上莊溝內的12個自然村(嶺北莊、田家莊、溫家貝、上莊、下莊、東杜家莊、羊尖寨、綿嶺、深莊、香莊、下凹、磚八洞)。全村現有126戶、216人,常住人口77戶、116人,耕地面積3900余畝,果樹面積600余畝,年出欄1000余頭牛。
當春華秋月逝去,無法抹去的思鄉之情,如雪霜般漸漸覆滿鬢間發上。留不住的年華,藏不住的鄉情,都在一懷愁緒中,飄動成了一首詩,凝固成了一幅畫,那么地情真意切,那么地感人肺腑。走進故鄉上莊,走進那片摯愛的土地,在一條條古街古巷,一座座古宅古院中,一片片田園美景中,重新找回兒時那如詩如畫的曾經、如歌似夢的過往。
上莊村人文底蘊深厚,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上莊村以中國傳統村落和中華英烈劉生茂故里為地域特色內涵,因地制宜打造各種具有濃郁本土感的文化載體,開發、保護、經營同步進行,展現了溫暖感人的人文和紅色文化。如今,上莊村面貌日新月異,鄉村環境滄桑巨變,特別是養牛成為全村的主導產業,農民經濟收入與日俱增。
上莊傳統村落,作為祁縣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尋常巷陌、古建民居,熏染著悠悠歲月的煙火氣。
經歷漫長歷史留下來的一街一巷、一磚一瓦,陪伴著山里人的憂樂悲歡,在人們心中生出溫暖親近,喚起我們的人生感悟。撫摸著那些古色斑斕的石頭墻,我們心潮起伏,生發追思與感慨,與古人有了心靈的感應、與歷史有了精神的溝通。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小巷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保護傳統村落,不僅要保護建筑本體,也要保護傳統格局、空間肌理、歷史風貌、文化生態、景觀環境,突出原真性、完整性,積淀豐富的人文信息、山水格局、文化景觀。
伏西河是上莊村的母親河,從上古流淌到兩漢,從兩漢流淌到五代,又從五代流淌到現代,一刻不停默默地流淌著,流淌著那迷人的魅力,流淌著那醉人的風采,也流淌著我的自豪、我的熱愛、我的眷戀。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孕育了上莊村歷史悠久、格局完整、建造精美,傳承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的傳統村落。
讓傳統村落“活”起來,讓房子“用”起來,讓村民“富”起來,讓文化“亮”出來,讓故事“講”下去,讓傳統村落成為鄉村振興的“聚寶盆”。
真誠希望通過以文化遺產“活”起來的形式,帶動故鄉文旅發展火起來,讓傳統村落煥發新的生機。
真誠希望故鄉繁榮和發展鄉村文化,喚醒鄉村記憶,激發文化認同,給予鄉村農民及離鄉游子強烈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引導本土人才資源積極投身于鄉村建設、鄉村發展和鄉村治理,讓更多出身于鄉村、成長于鄉土、學成歸來的專業人才留在故鄉、發展故鄉,為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奠定本土人才之基。
家鄉人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好傳統村落,呵護好文化遺產,讓從歷史中走來的鄉村大步邁向未來。
歷史有多古老精彩,故事就有多感人。上莊村,一個中國傳統村落,一個歷史文化村莊,煙塵深處的山路上,手提算盤的上莊晉商們,早已成為了很難追憶的曾經。今天,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上莊村徐徐展開了嶄新的畫面,讓人自豪、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