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市委五屆八次全會提出,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山清水秀、天藍地凈的美麗晉中。構建完善相關體制機制、有力促進美麗晉中建設,必將為我市在全省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提供良好的生態支撐。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踐行“兩山”理念,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持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切實推動市委全會有關部署落實到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要落實生態文明基礎制度,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完善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規劃許可等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管理制度體系,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生態安全工作協調等機制,以“綠色標尺”護航綠色發展。
要完善“一泓清水入黃河”市域內生態保護工程實施機制,堅決扛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歷史使命。制定完善好市縣兩級相關規劃,把汾河流域晉中段打造成為晉商文化旅游帶、高質量發展經濟帶、新能源產業集聚帶、青春活力“雙創”人才帶、高科技農業示范帶、城鄉融合協調發展帶、晉中好風光綠色生態帶。完善多元化投融資和要素保障機制,構建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陸域一體謀劃,治污、調水、清淤、增濕、綠岸“五措并舉”的流域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確保汾河干流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面改善。探索汾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形成汾河流域聯防聯控、流域共治和保護合作的長效機制,全力確保黃河安瀾。
要健全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機制,不斷提升治理效能、增進民生福祉。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責任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法規政策體系建設,完善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機制,建立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和持續改善空氣質量長效機制,加快綠色發展步伐。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體制,構建強化多元化生態保護修復投入、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等機制,完善造林綠化體制機制,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進一步提升生態治理效能。制定完善相關領域地方性法規,完善全市重點區域重點流域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差異化管控“十五條”措施,匯聚美麗晉中建設合力,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有序實施碳達峰晉中行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完善綠色低碳產業發展促進、綠色消費激勵等機制,落實環境保護稅等綠色稅收制度,充分發揮機制政策作用。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引導企業創建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健全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推動相關項目建設,拓寬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渠道,推動工業綠色轉型發展,提升資源利用率。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1+X”政策,積極參與推動碳達峰試點和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全國全省碳市場建設,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晉中力量。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及省委、市委決策部署上來,推動各項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任務落地落實,切實以高水平保護培育綠色生產力、支撐高質量發展,持續增強美麗晉中建設成效,不斷厚植晉中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