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10-12
在當今時代,文化作為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對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作出了專門部署。我市作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更應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以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讓文化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剛剛閉幕的市委五屆八次全會就鮮明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健全市域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機制,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快新時代文化強市建設。這為我們加強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目標,不斷優化體制機制,確保文化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在實踐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市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傳統文化資源,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要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的工作體系。通過完善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確保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市級重點智庫及新型智庫的建設與管理,為文化強市建設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完善和落實新聞發言人制度,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為文化強市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要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是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一環。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群眾文化惠民工程,讓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文化領域,推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深化文化領域國資國企改革,激發文化單位活力和創造力。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促進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推動文藝事業繁榮發展。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要健全市域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機制。健全市域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機制是文化強市建設的重要內容。要健全市級協調專項工作機制,完善文物保護機制,持續實施千處文物保護利用行動。健全多元化文化遺產保護資金籌措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文物建筑認養,逐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成果共享的文物保護利用新機制。健全文物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機制,加快非遺傳承發展,推動我市特色文化產品規模化、品牌化,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要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在推進新聞宣傳和網絡輿論一體化管理的過程中,要落實國、省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和管理機制,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建設,健全網絡生態治理長效機制。同時,要加強網絡安全體制建設,確保網絡空間安全穩定,為文化強市建設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新時代文化強市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要以改革精神抓好落實推進,從實際出發創造性開展工作,不斷優化體制機制、完善工作體系、激發文化活力、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斷提升我市的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晉中篇章凝聚強大力量。
晉中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