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10-09
金秋九月,平遙璀璨,萬眾矚目。9月23日,第二十四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剛剛落下帷幕,9月24日,第八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又拉開帷幕,星光燦爛,影人匯聚,精彩紛呈。2800余年歷史的平遙,滄桑古樸的城墻,千姿百態的街巷,古韻十足的店鋪,成為他們的底色和背景,展現出無限活力。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印發《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一批)》,總結了各地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中加強保護修繕、提升人居環境、發揮遺產價值、創新制度機制等四方面典型經驗做法,平遙古城歷史文化街區做法入選。
留一城文脈、延古今春秋。平遙做到了,當之無愧躋身于《世界遺產名錄》。這是平遙的驕傲,更是晉中的驕傲、山西的驕傲。
活態治理,古城煥發活力
走進平遙古城,兩邊店鋪林立,街頭人頭攢動,不時與身著“少奶奶”服裝的人擦肩而過,不時有三五成群操著各色口音的人愉快而行,不時可以看到票號、鏢局、故居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平遙的歷史文化街區保存著300余處文物、近4000處傳統建筑,大量傳統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活態傳承。
作為山西省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平遙踐行“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多年來,出臺一系列古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環城地帶保護等法規,為古城保護提供了制度保障,并通過與上海同濟大學合作,啟動《平遙古城保護性詳細規劃》的修編。
2019年以來,平遙投資9.8億元,開展“天面、立面、街面”風貌整治,對古城內主干街道南大街、政府街、西大街等進行立面整治,率先將歷史建筑進行保護更新整治,從單純保護到以人居環境改變為重點,古城保護從1.0時代跨越到3.0時代。從城市設計、市政基礎設施提升、保護性詳細規劃等,對古城進行全面把脈并做好頂層設計。
保護修繕,文物再現青春
“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奔幢隳闳ミ^平遙多次,過段時間再去,還是會有驚喜的發現。走在一條并不起眼的小巷,抬頭就能看到一處處讓人神往的雅致民居,一座有上百年歷史的醋坊,一座剛修繕的平遙武廟,一處名氣不大但內有乾坤的大院,一個能講出很多故事的老宅……
保護修繕,是一座古城煥發新活力的重要舉措。自2012年起,平遙對古城內私有產權居住性質的傳統民居實行保護修繕補助政策,政府設立專項資金1500余萬元,制定出臺保護修繕工程資金補助實施辦法,按民居價值和殘損程度給予每平方米400元至1400元不等的資金補助,實施完成5批,共修繕院落104所、民居1000余間。遵循對民居本體“最小干預”原則,達到傳統民居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的目標要求,也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2015年,該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秀項目獎”。
平遙縣還對古城保護性詳細規劃中的473所保護院落、8處近現代建筑,及散落在古城內具有歷史價值的單體建筑進行普查和建檔。對古城內保護類傳統建筑只批維修,不得拆除重建,明確“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局部修的不全部修,能修補使用的不更換”的修繕要求。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保護利用,遴選可供社會力量認領認養的文物347處。
為保護古城,平遙縣與太原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立產學研合作,共建平遙古城墻巖土技術聯合研究室、巖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不可移動文物監測保護技術研究中心等。通過前期預防工作,有效加強不可移動文物保護。
挖掘非遺,講好晉商故事
2010年,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作為核心區域的平遙,全力保護、合理利用各級各類文化遺產,不斷促進其“活化”進程。
目前,平遙已公布縣級非遺名錄六批137項,其中,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冠云平遙牛肉傳統制作工藝、平遙紗閣戲人、平遙道虎壁王氏中醫婦科4個項目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平遙如寶藏,在保護利用歷史文化街區的同時,深挖票號文化資源,整理完成22家票號總號資料、17處平遙票號總號舊址簡介、208位票號人物生平簡介、117處(座)票號人物舊居……
24年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吸引10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5萬名攝影人參展,海內外500萬名游客觀展。從2017年開始,平遙國際電影展成為平遙古城的一張“名片”。8年來,共有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余名電影人參展,吸引170余萬名游客來平遙觀展……
借游戲《黑神話:悟空》的東風,山西迎來旅游熱潮,平遙雙林寺、鎮國寺作為取景地迅速火爆,平遙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中的優勢凸顯,已成為“怡然見晉中”的重要目的地。
記者 周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