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8-20
崔家溝村正在進行道路清潔。 記者 張浩亮 攝
“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大不一樣了,柏油路通到了家門口,出門就能見到花花草草,角角落落干干凈凈,生活特別舒心?!?月16日,記者見到了靈石縣夏門鎮梁家圪塔村村民李明亮,談起如今生活環境的變化,李大哥感慨良多。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來,我市圍繞優化收運體系、推動源頭分類處置,堅持全域化整治、標準化提升、鏈條化處置、數字化融合“四化”并舉,城鄉一體推進生活垃圾治理,因地制宜創新“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城鄉一體化垃圾治理模式,全面吹響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攻堅沖鋒號。
靈石縣作為全國重點產煤縣,針對工礦業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抓重點、攻難點,把全面整治人居環境作為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先手棋”,通過開展五域綜合治理、垃圾不落地、全域清潔直運3次改革,探索生活垃圾“村普掃—定點收—縣直運—資源化處理”全流程管理模式,打造生活垃圾全鏈條處置新標桿,成為具有晉中特色的生活垃圾治理新范本。
五域綜合整治
探索垃圾治理新路徑
用好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硬手段,緊盯環境亂象和違法行為,強化鄉鎮、部門一體作戰、聯動執法,清除段純河1.1萬平方米違章建筑,解決了困擾多年的河道治理難題;
利用關停的洗煤廠閑置區域,投資1400萬元建成夏門鎮梁家圪塔村車輛綜合服務區,優化公共空間,實現路域環境與道路服務雙提升;
高標準打造6個煤焦企業環境整治示范點,建設宜居宜業美麗礦區,樹立推動綠色發展、實現工業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
一直以來,靈石縣受發展煤炭產業伴生諸多環境問題的綜合影響,部分區域“臟亂差”“河道垃圾等水沖”的現象長期存在。自2022年4月開始,靈石縣全面啟動五域綜合治理行動,以河道、道路、工礦企業、項目工地和人口集聚區五個區域為重點,開展大規模的全域環境整治,推動人居環境由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轉變,城鄉面貌持續向好。
污水治理一直是靈石縣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之一。該縣以推進“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為契機,建成污水處理廠(站)26座,對821個排污口進行“一口一策”治理,全面推行河長管護機制,連續三年國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我們突出‘城市的事情城市辦、農村的事情農村辦、企業的事情企業辦’,明確整治重點和標準,建立工作臺賬,發動社會各方力量清理陳年垃圾5.3萬噸,拆除違建1090處,騰退土地8萬平方米,著力解決了一大批長期困擾基層的環境治理難題?!笨h城市管理局副局長成偉介紹,資金方面,強化城鄉環衛一體化運行保障,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按照每月每人1000元的標準予以鄉鎮補助資金,并全部納入縣財政預算,實行專款專用、專賬管理。人員配置方面,按照300:1的比例配備保潔員,原則上每個自然村保證至少配備1名保潔員,實現清掃人員村村配備。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參與環境整治,投入3.6億元實施廠區綠化硬化工程,建設洗車平臺185座,有效解決了運輸車輛帶泥上路問題。
垃圾拒絕落地
進階垃圾治理新樣板
“叮鈴鈴,叮鈴鈴……”8月7日,記者在夏門鎮后莊村看到,保潔員李建軍一邊駕駛垃圾車,一邊搖鈴,村民們聞聲而動,將家中的垃圾拿出來倒進車上的垃圾桶內。
“我們定時在路上巡邏,招手即停,農戶和沿街商鋪都能主動將垃圾放入垃圾車,從源頭上杜絕了亂扔亂倒現象?!崩罱ㄜ姳硎?。
在部分鄉村,環境整治開展過程中,村民參與度不高,垃圾亂丟亂倒現象屢見不鮮,怎么辦?這是一道難題,也是一道必答題。在持續深化五域綜合治理的同時,靈石縣積極創新開展“垃圾不落地”試點工作,結合各村布局、村民作息習慣特點,反復踩點與村民溝通,確定適合的垃圾收運路線、頻次,繪制“垃圾不落地”工作示意圖,采用搖鈴的模式在固定時間段進行上門收集,逐步實現“鈴鐺一響、主動投放”。
為了廣泛有效地推進“垃圾不落地”模式,各村積極宣傳施行“垃圾不落地”的目標意義、具體做法和投放流程,引導村民主動參與、有力監督,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米”。
在靜升鎮蘇溪村,村民主動參與環境治理、投放垃圾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憑借積分可以在鄉風文明超市兌換日用品,充分調動起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如今,走進蘇溪村,柏油路寬敞干凈,路邊綠植生機盎然,私家車輛有序擺放,處處干凈整潔,一派嶄新的氣象。
“雖然我們生活在農村,但到處都是干干凈凈的,綠化也這么漂亮,一點兒不比城里差,閑暇之余還能和左鄰右舍一起聊天打牌,生活十分愜意?!碧K溪村村民趙雙柱高興地對記者說。
把制度落在實處,關鍵在于狠抓落實。鄉村兩級積極構建“執法隊巡查+網格化管理”模式,壓實住(商)戶、網格員、清掃保潔員、垃圾清運員、村居主干、鎮包村干部“六方責任”,強化日常監督,健全責任鏈條,形成管理閉環,推動“垃圾不落地”不折不扣落地見效。目前,“垃圾不落地”模式已在114個重點村推廣,覆蓋全縣60%的村、80%以上的農村人口,村民的環境治理參與度和環保意識顯著增強。
全域清潔直運
升級垃圾治理新模式
改革不停步,工作不止步。今年6月,靈石縣在推行“垃圾不落地”的基礎上,全面鋪開農村生活垃圾清潔直運工作,核心就是將先前“村清掃、鎮收集、縣轉運”的垃圾治理模式,調整為“村普掃、定點收、縣直運”,精準破解“此村垃圾倒入彼村,倒入路旁、河道等公共區域”的問題,努力實現農村全域清掃保潔。
靜升鎮尹方村村委會委員曹海亮告訴記者:“實行‘村普掃’以后,我們把清掃區域劃分到人,要求各個保潔員每日對責任區域進行一次全覆蓋普掃,再進行8小時巡回保潔,通過采取這樣行之有效的措施,實現生活垃圾應收盡收、日產日清。”
著眼解決農村“只掃主街、不掃小巷”的問題,這次改革,靈石縣將背街小巷、溝渠邊坡等區域全部納入環衛范圍,變“重點掃”為“全域掃”,統一劃分責任區、明確清掃人員,推進地毯式、無差別清掃。
“村普掃”完成后,就是“定點收”。結合“垃圾不落地”的改革經驗,各村根據人口數量、交通條件、地形地貌、居住密度等,設置垃圾固定收集點位,保潔員普掃后將垃圾收集至固定收集點,并由各村委負責點位日常運行及專人管理,既方便村民投放,又方便垃圾運輸。
曹海亮表示,通過開展“撤桶并點”行動,撤銷了沿街可視范圍內的其他垃圾桶,由原先分散布置的59個垃圾桶(池),合并為9處垃圾點,不僅提升了規范管理水平,也極大地提高了垃圾點的收運效率。
垃圾被收集,是就地掩埋,還是鄉、縣兩級轉運?這個處理環節十分關鍵。靈石縣持續改革,升級“縣級一次直運”處置模式,明確由靈石縣恒益環衛保潔服務有限公司全權負責農村生活垃圾直運,實現村收集點與垃圾焚燒發電廠無縫對接,從機制上杜絕滴漏拋撒等問題。此外,直運改革還將企業和農村統籌考慮,將153戶規上企業和192個行政村全部納入“縣一次直運”體系,在企業生產區、生活區和辦公區設置垃圾固定收集點位830個,確保各類垃圾全收集、全直運。
靈石縣恒益環衛保潔服務有限公司直運隊隊長任耀明介紹:“公司就近統籌、串點成線,綜合考慮垃圾收集點位分布、日產量和現有運力,科學規劃直運線路26條,每條線路配備垃圾車1臺、司機1名、跟車工1名,每天將垃圾直運至鑫和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無害化處理。運送過程中,使用全封閉壓縮式垃圾車進行轉運,做到全過程垃圾不落地、不外露?!?/p>
廠礦的橫流污水“難覓蹤影”,河道的陳年垃圾“銷聲匿跡”,路邊的亂堆亂放“不翼而飛”,各家門前干凈整潔……當前,在靈石縣,生活垃圾全鏈條處置正在全力推進,全域化清掃、精細化收集、快速化運輸的探索改革正轉化為“局部美”向“全域美”、“一時美”向“長久美”的實際成效,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記者 楊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