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8-13
圖為桐峪1941小鎮。
近日,一封來自桐峪1941博物館的邀請函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讓公眾的目光再次聚焦左權。
作為左權文旅產業的核心區域,桐灘村將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舊址的歷史厚重與桐峪1941小鎮的現代風情相融合,依托壯麗的太行山水資源,繪就“紅綠交織”的鄉村振興畫卷,敞開懷抱邀請游客開啟一段穿越歷史與自然的紅色文化之旅。
隱隱青山中,紅色景點、特色民宿點綴其間,順著一灣碧水蜿蜒漫溯,很難想象,這個曾經偏僻的小山村,如何以紅綠融合的“交響曲”,打破了革命老區的寂靜。近年來,桐灘村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率先進行環境綜合整治,讓村莊面貌煥然一新。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讓革命老區的光輝歷史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
桐灘村將環境整治作為“先手棋”,把桐峪1941小鎮景區化環境治理機制引入村莊治理,大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截至目前,完成廁所改造530座,并投資6萬元對現有的4座公廁進行標準化改造;投資3700萬元實施“大市政”項目,因地制宜鋪設地下管道;率先試點引入先進的垃圾處理設備和技術,自動識別垃圾類型,逐步探索清潔高效的農村垃圾處理新模式。通過“景區+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群眾的居住環境和產業發展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宜居宜業的新農村圖景繪制成型。
“通過這幾年的整治,村子跟變了個樣似的,路寬了,景美了,走在街上心里也敞亮了。村里人的日子真是越過越有奔頭!”村民們圍坐在村里的老樹下,滿臉笑意,言語間都是滿滿的幸福。
綠潮涌動,紅色文化熠熠生輝。如何將紅色資源巧妙地融入發展大局,讓村民實現增收致富,成為桐灘村的關鍵一躍。
正值暑期,前來桐灘村參觀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桐峪1941博物館、太行山水藝術館也迎來了大批研學團隊。
“聽說桐灘村有紅色研學項目,所以特地帶著孩子來玩,讓孩子從小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來自榆次的游客陳敏告訴記者。令她感到驚喜的是,村子里紅色氛圍濃厚,桐峪1941小鎮里的新青年印刷社、三三學堂、雞毛信交通聯絡站等景點里能看到很多紅色故事,“在這里能沉浸式感受紅色文化,真是不虛此行,也讓我們對紅色旅游有了新的認識?!?/p>
桐峪1941小鎮項目作為桐灘村的紅色旅游瑰寶,匠心獨運地復原了1941年的桐峪風貌,全面融合民國元素、山水元素、抗戰元素、桐峪元素,形成從小鎮生活體驗到紅色文化、再到民主新生活區的完整故事脈絡,帶領游客切身感受革命歷史文化,讓游客仿佛回到上世紀四十年代。自去年5月投入運營以來,桐峪1941小鎮已引入商鋪23家,帶動周邊50余名村民實現增收。
“不出遠門,就能在潺潺水邊,聽鳥聲縈繞,享受愜意時光。吃飽喝足,還能在充滿紅色底蘊的村頭巷尾走走逛逛,這個假期特別讓人難忘。”結束這次周末行,陳敏在朋友圈發出感慨。
為進一步豐富旅游業態、拓寬產業鏈條,桐灘村還因地制宜發展民宿產業。51戶回遷安置房被改造成了特色民宿,形成了集中連片的民宿基地,成為游客休憩放松的理想之地。同時,通過建立“黨支部+企業+農戶”的運行模式,帶動51戶200余人實現增收,讓民宿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游革命遺址、觀烈士展館、聽先輩故事,紅色記憶歷久彌新;住特色民宿、賞繁星爛漫、伴花香入眠,美麗鄉村返璞歸真,文旅融出新天地。“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是桐灘村‘出圈’的基石?!蓖┐妩h委書記申亞俊感慨道。展望未來,桐灘村將繼續深挖紅色文化內涵,優化旅游產品結構,推動文旅融合向更深層次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動力。
本報記者 張子珂
攝影 通訊員 邢蘭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