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7-25
7月24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我市水利部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增強底線意識、憂患意識,錨定“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和確保城鄉供水安全”的總目標,立足于防大汛、搶大險、抗大旱,全面落實水旱災害防御各項措施,多措并舉筑牢水旱災害防御“安全網”。
入夏以來,面對旱情,我市水利部門迅速貫徹落實省、市抗旱保障工作部署,立足防大旱、抗長旱,迅速果斷啟動干旱防御Ⅳ級應急響應,全力做好抗旱保供水各項工作。針對出現的因旱飲水困難問題,迅速優化應急預案,及時啟動22處抗旱應急水源工程,投入機動抗旱設備94臺、機動運水車45輛,確保每戶、人人都有水吃。同時,積極發揮大中型灌區抗旱主力軍作用,科學制定并動態優化灌溉方案,加強灌區運行調度,千方百計擴大抗旱澆灌面積。派出工作組和技術人員走進田間地頭,指導動員廣大群眾采取節水措施科學灌溉,有效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全面提高抗旱減災能力,最大程度減輕旱災損失。
當前,我市正處于“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水利部門以落實行政、技術、巡查“三個責任人”和水庫淤地壩安全度汛、中小河流洪水防范和山洪災害防御“三個重點環節”為抓手,全面壓實水庫淤地壩安全管理責任制、堤防包保責任制、山洪災害防御責任制,緊盯水旱災害防御管理的關鍵環節和防汛工程設施的關鍵部位,組織開展水庫安全隱患大排查、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風險隱患排查、山洪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等,對防汛備汛工作進行全面檢查督導,消除防汛安全隱患,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應對工作。
近年來,我市以信息化賦能水利建設和發展,全面提升治水、管水、護水、用水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水旱災害的防御能力,成功構建“天、空、地、人”一體的河湖立體監管體系和智慧水利平臺,將河流、水庫、淤地壩、水文站點、排污口等基礎信息,河流、水庫劃界數據以及河流建設數據庫進行有效整合,同時配合手機App實現地理信息系統GIS與日常巡查管護的有機結合,實現了涉河信息“一張圖”展示、功能應用“一張圖”解決。安裝“智慧眼”,通過河湖健康監測設施、光譜水質監測終端和雷達水量監測終端,實現河湖動態監管,對河道水質、流量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全面融入無人機、單兵、執法記錄儀等實時圖像,逐步實現河流“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河湖立體監管體系全面構建,為抵御洪水和防災減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下一步,市水利部門將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嚴密防范旱中有澇、旱澇急轉的極端性災害,落實落細水旱災害防御各項工作要求,強化監測預警和會商研判,強化水工程調度運行,強化風險隱患排查,強化值班值守和應急處置,扎實做好防汛抗旱各項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記者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