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7-25
晉中市委黨校 溫艷燕
長期以來,我國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擴大開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宏觀經濟運行面臨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等挑戰,民營經濟也正經歷總量上的階段性震蕩與趨勢性收縮、結構上的橫向競爭加劇與縱向升級受阻、創新上的質量下降與轉型動能不足三重壓力。民營經濟作為晉中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一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如何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把“無形”的精神力量轉化為“有形”的生產價值,對于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乃至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順利實現,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紓解民營企業困難,用心用情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支持和扶持民營企業紓困解難,需要政府、社會各界和企業自身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一)政府層面可以加強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和引導。通過建立更加精準的產業扶持政策和創業創新支持體系,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發展中的難題和困難。政府可以根據不同行業和企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扶持政策,幫助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政府還可以通過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場監管體系,加強對市場環境的整頓和規范,為企業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提高企業的發展空間和競爭力。
(二)社會各界也可以為民營企業的紓困解難作出貢獻。要完善金融服務體系,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銀行可以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融資工具和創新金融產品,降低融資成本,投資者可多關注民營企業的發展潛力和價值,為其提供更多的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還可以建立民營企業融資擔?;穑瑸槠涮峁白詈笠还铩钡娜谫Y支持。
(三)要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自身管理和創新能力。企業家要加強學習和提升自身管理和創新能力,要不斷掌握市場信息,把握發展機遇,找準發展定位,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還要改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產負債比率,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從而更好地應對市場風險和外部沖擊。企業可以加強與行業協會和專業機構的合作,積極參與行業交流和合作,借鑒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不斷完善自身的發展模式和策略。
二、打好“組合拳”,讓萬千民營經濟主體活躍起來
在日益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如何讓萬千民營經濟主體活躍起來,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為此,我們需要打好一套精心設計的“組合拳”,從多個維度激發民營經濟主體的活力與創造力。
(一)提振經濟發展信心。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提振經濟發展信心顯得尤為重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穩定是提振經濟發展信心的基石。政府應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避免頻繁調整導致市場波動。同時,加強預期管理,通過及時、準確的信息發布和政策解讀,引導市場預期,穩定市場信心。加強民營經濟創新驅動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應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同時,推動產業升級,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提高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二)創新驅動,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通過培育創新型企業、建設創新平臺、加強產學研合作等方式,提升民營經濟主體的核心競爭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生產什么、怎樣生產、如何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這些都離不開科技創新。要緊密跟蹤國內外經濟科技發展趨勢,堅持把培植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一輪經濟科技發展的主攻方向,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目標,依靠科技進步,突出科技創新,積極研發并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大力開發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市場前景好、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抓好科技創新成果和核心關鍵技術的工程化、產業化,不斷促進產品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從而掌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促進企業不斷做精做大做強做長久。
(三)加強人才培養,增強發展后勁。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提升民營經濟主體的人才素質和創新能力。通過加強職業培訓、實施人才引進計劃、建設人才高地等方式,為企業輸送高素質人才,助力其實現可持續發展。人才是知識的主要載體,是創新的重要源泉。當代科技與經濟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的競爭。要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環境,對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要放手大膽地使用,使他們有職有權有責,讓他們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卓有成效地工作,做到任人唯賢,知人善任,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搞好多層次的技術培訓,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和高技能工人,鼓勵員工立足本職,刻苦學習,勤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操作技能,走自學成才、崗位成才之路,為科技創新和企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四)加強合作,實現共贏發展。推動民營經濟主體之間加強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通過搭建合作平臺、舉辦交流活動、推動產業鏈協同等方式,促進民營經濟主體之間的合作與發展,形成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培育鏈主企業,推動產業補鏈延鏈強鏈
鏈主企業是產業鏈上的“領頭雁”,在產業鏈上擁有強大的號召力,往往能通過自身的優勢吸引上下游企業,帶領產業形成雁陣集群效應,是補鏈延鏈強鏈的關鍵力量。為了實現產業鏈的高效運作和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發揮鏈主企業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一) 建立產業聯盟。鏈主企業可以倡導和組織其他相關企業建立產業聯盟,共同制定和執行產業鏈發展的戰略規劃和共享資源。通過整合各方優勢,實現各環節的協同合作,提高整個產業鏈的效率和競爭力。
(二) 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作為產業鏈的引領者,鏈主企業可以向其他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幫助他們提升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同時,鏈主企業可以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探索新技術和新產品,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升級和轉型。
(三)開展市場營銷活動。鏈主企業可以利用其強大的市場資源和品牌影響力,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營銷活動。通過整合市場需求和資源配置,鏈主企業可以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開發市場,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產品知名度和銷售額。
(四)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鏈主企業可以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通過共享研發成果和知識產權,鏈主企業可以幫助其他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推動整個產業鏈的技術進步和升級。
(五)加強產業鏈管理和監督。鏈主企業應加強對產業鏈的管理和監督,確保各環節的合規運作和高質量發展。同時,鏈主企業還應推動建立產業鏈標準和質量認證體系,提高整個產業鏈的規范性和可信度,提升消費者的信任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