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7-03
在壽陽縣城西 12.5 公里的地方,緊鄰太舊高速,榆盂線貫穿而過的南燕竹村,呈現出一幅村強民富、蓬勃發展的動人畫卷。近年來,壽陽縣南燕竹鎮南燕竹村頻出致富“金點子”,托起集體經濟美好“錢”景。
曾經,南燕竹村面臨諸多困境。集體經濟收入微薄,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凝聚力和戰斗力不足,服務發展和為民辦事的能力頗為有限,干群之間難以形成強大的合力。2014年,新一屆黨支部成立后,面對發展現狀,黨員干部心急如焚,深知必須有所作為,才能改變這一局面。經過深入的調研和思考,他們把目光聚焦在了被部分村干部、黨員和群眾長期無償占用的200 畝村集體非承包地上。
“咱們一定要把這些地收回來,為集體謀發展!”南燕竹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賈永珍在會上堅定地說。為了達成目標,黨支部成員們開始了艱辛的努力。他們多次與黨員干部群眾征求意見、走訪座談,一次次的交流、一次次的碰撞,只為了能形成一個讓全體村民都認可的方案。
“這是為了咱們村的未來,大家一定要支持!”黨員們紛紛響應黨支部號召,帶頭行動。那些占用非承包地的黨員干部,更是第一時間主動退交土地,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在南燕竹村黨支部的組織下,一支由村內底數清、有威信、辦事公道的黨員群眾組成的清查工作組迅速成立。他們逐戶摸排,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群眾們積極監督,提供線索;大家相互印證,確保摸底工作的準確無誤。經過艱苦的努力,終于將全村集體非承包地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
隨后,在南燕竹村黨支部的牽頭下,一場轟轟烈烈的土地經營行動展開了。黨員干部深入農戶,耐心宣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班l親們,這些地收歸集體統一經營,是為了讓咱們村富起來,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他們的話語誠懇而堅定。在他們的努力下,農戶們逐漸理解了集體的決策,紛紛把不愿種、種不好、沒有能力經營的土地流轉置換出來。
零散的土地化零為整,地塊由小變大、成方成片。村集體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當年,靠著集體收回的 200 畝非承包地,南燕竹村就實現了集體經濟收益 6 萬元,成功實現了破零起步,也讓黨支部在村民心中樹立了威信。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問題又擺在了面前。人口外流導致的無力耕種、無暇耕種,以及農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組織化程度低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村莊進一步發展。
“不能讓這些問題成為我們前進的絆腳石。”南燕竹村黨支部經過反復研討,創新實施了“雙統三聯”雙層托管模式。
黨支部主動對接農戶需求,擔當起托管中間方的角色。依托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與 522 戶村民簽訂委托協議,整體托管 8156 畝農戶承包地,像貼心的“保姆管家”一樣,精心呵護著每一寸土地。
為實現土地的高效利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將托管的土地連片規劃、集中管理、整體打包、二次托管給金穗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在不改變農民土地承包權、收益權和國家惠農政策享有權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有機旱作農業和訂單蔬菜農業。
為了給土地托管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南燕竹村黨支部與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簽訂合作協議,讓先進的農業技術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同時,積極吸納種植大戶進社,發展采摘、觀光農業,讓村莊變得更加熱鬧和繁榮。此外,南燕竹村黨支部還主動與壽陽農商銀行合作,解決資金難題;與保險公司簽訂合同,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在黨支部的引領下,南燕竹村迎來了發展的春天。農業生產實現了專業化、規?;?,有效節約了人工成本,農民戶均增收 2000 元;村集體非承包地每畝收益大幅增長,村集體收入增加近 60 萬元。
土地托管不僅解決了秸稈焚燒的難題,還減少了土壤污染,改善了生態環境。結合水美鄉村、文旅鄉村建設,南燕竹村打造了“燕州小鎮”現代農業觀光園,使田園變成了樂園。村莊變成了景區、村民變成了股民。
經濟發展了,村莊的面貌也煥然一新。南燕竹村黨支部制定了村集體經濟收益管理辦法,將 30%的收入作為公積(益)金,用于改善村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大力開展“垃圾、廁所、污水、庭院”四大革命和“三治三建三評”創建行動,道路改建了,村莊綠化美化了,新建的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老年日間照料中心,讓村民的生活更加便捷。
鄉風文明建設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文明孝善紅黑榜”“好媳婦、好妯娌、好鄰居”“十星文明戶”等創評活動,讓文明之風吹遍了村莊的每一個角落。村民們的家園意識不斷增強,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與日俱增。
如今的南燕竹村,先后榮獲“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晉中市標桿村黨組織”“山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縣紅旗黨支部”“農村紅旗黨組織”“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在黨的旗幟引領下,南燕竹村正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書寫著更加輝煌的篇章。
記者 郝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