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4-06-14
采收木耳
宜居環境
喜獲豐收
火熱施工
鄉村是生產空間,也是故土家園,承載鄉愁,寄托憧憬。
時至仲夏,走進和順縣鄉村振興示范廊帶、“千萬工程”精品示范村,處處都是頭頂烈日忙碌施工的景象。該縣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基礎上,以“千萬工程”為引領,謀劃實施總投資38.6億元的170個項目,持續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廊帶。今年重點突出打造5個精品示范村、25個提檔升級村,村均投資1000萬元以上,以示范引領凝聚起全面推動和美鄉村建設的整體合力。經過持續不斷的實踐,一批批農村正在“改頭換面”,實現蝶變。
松煙村:聯農帶農 抱團發展
“一到夏天,有十幾戶邯鄲人在村里居住、避暑?!苯?,記者在和順縣松煙鎮松煙村采訪時,村黨支部書記騫永剛自豪地說。吸引河北邯鄲居民來松煙村居住的原因,除了涼爽的氣候外,還有松煙村特色的產業基礎、良好的人居環境及便民的公共服務等。
“補栽了綠化樹、粉刷了文化墻、新建了籃球場、維修升級了公園設施設備、垃圾每日集中清運……”說到村里的變化,騫永剛如數家珍。松煙村村民張志萍笑著說,“村里環境越來越美,而且在家門口就能就業?!?/p>
張志萍提到的就業,是在田潤生態農場打工。
田潤生態農場是市公安局在駐村幫扶時建設的,為了讓蔬菜大棚發揮最大效應,2021年,松煙鎮黨委、鎮政府積極招商引資,吸引民間資本投入,試種無公害綠色蔬果,這些大棚以租賃的方式承包給農場,每年為松煙村在內的21個村的村集體增加分紅收益,同時也為當地及周邊群眾提供工作崗位。
最近,田潤生態農場多了不少“集體戶”,他們是來學習的。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來,和順縣對標先進、問計“取經”,開拓思維、探索“飛地”經濟,以田潤生態農場為龍頭企業,試點建設“飛地”經濟區,鼓勵有想法、肯干事的村集體租農場的地、現場學習種植技術,大家集中、抱團發展。目前農場已吸引6個鄉鎮的村集體,未來,這種聯農帶農的抱團發展模式,將發揮出巨大的帶動效應。
許村:產業多元 擦亮名片
隨著“中國·和順許村國際藝術節”的持續舉辦,讓許村這個位于太行山深處的傳統古村落“脫胎換骨”。今年,在“千萬工程”的引領下,該村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據許村黨支部書記路志鵬介紹,為在全鎮、全縣率先創建 “六美四宜”精品示范村,許村聘請專業機構編制符合許村實際、體現許村特色的村莊建設規劃,積極探索村集體發展路徑,通過土地流轉、招商引資盤活集體資產、空閑土地租賃等方式,增加村集體收入。以改造后的明清街、鄉村美術館、農耕博物館、紅色記憶館、知青紀念館、文化長廊等藝術呈現為載體,充分挖掘傳統古村落、許村公社、國際藝術節等資源優勢,全面提升鄉村旅游體驗。強化網紅打卡點創建,聯合周邊景點,逐步形成高品質鄉村休閑旅游線路。引導、鼓勵有情懷、有實力的本村青年回村創業,按照特色化、差異化原則,建設改造高標準民宿農家樂,不斷提升民宿農家樂接待條件和服務水平。
許村還培育了一批高效農業項目,發展櫻桃采摘園50余畝、香菇種植基地大棚16座、玉露香梨示范園100畝、木耳種植30余畝。新建農產品加工廠1處,改造出租許村中學舊址,打造晉中中小學研學基地,全程接待國內外高校學子及中小學生研學實踐、采風寫生,目前已實現村集體年增收近18萬元,提升本村形象和村民滿意度的同時,持續擦亮許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片。
青家寨村:文旅康養 全面提升
“這是青家寨村的重大發展機遇?!痹诤晚樋h青家寨村,村黨支部書記張霞站在入村口的施工現場說道。青家寨村是該縣打造的5個精品示范村之一,也是該縣挖掘歷史和愛情文化,將文旅、康養和歷史融合的重要一環。
怎樣發揮氣候環境優勢和區位優勢,打好“太行山水”“夏養和順”“牛郎織女”三張牌,讓村民及外地人閑暇時,有了“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地方?”以牛郎織女文化園為中心,輻射周邊多個村,連片打造4A級景區,便是和順縣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中,經過深思熟慮給出的具體答案。
牛郎織女文化園位于松煙鎮境內,東與河北省邢臺市邢臺縣接壤,包括青家寨、南天池、灰調曲、杏樹灣、牛郎峪等,規劃建設區域面積約15.5平方公里。青家寨村作為牛郎織女文化園的北入口,將依托牛郎織女文化園的建設,引入文化旅游服務業態,將該村打造成集文旅服務、鄉村休閑、農家美食、鄉居生活于一體的文旅景區服務綜合體。
目前,青家寨村給排水管網、化糞池、道路改造、強弱電管道鋪設等工程火熱推進中。同時,該村以金牛架流水口為中心,突出“終年不凍,水草常青”的環境特色,發展生態觀光,同步發展農家樂,打造特色民宿,通過整體打造,全面提升青家寨村的文旅服務能力,將“流量”變“留量”,帶動全村增收致富。
白仁村:德孝傳家 產業增收
萬千鄉村,一村一案。在白仁村,我們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白仁村有“四街一院”,其中一院是指德孝文化院。該村大力弘揚德孝文化,院內孝老敬老宣傳版面、德孝事跡宣傳版面、好媳婦好公婆評選制度等,在潛移默化中滋養村民,村民們主動將自家種植的瓜果蔬菜送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更有村民王林秀被評為縣“德孝楷?!?,該村還建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常態化每月開展一次活動,用德孝文化和新文明風尚潤澤民心。
白仁村有著良好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是全縣鄉村振興和新農村建設的標兵村、示范村。2017年,該村引進銀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100畝木耳種植基地?;夭扇 包h建+企業+農戶”共建模式運營,本村及周邊村民就地打工,為村集體、村民收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木耳種植基地聘用山東專業種植技術人員,更換噴淋系統,改種雜菌少、產量高、效益好的白木耳。預計今年白木耳產量為60噸,比黑木耳增產10噸,帶動村民年均增收5500元左右,比去年每人增收約500元。
此外,白仁村還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資源,探索“木耳產業+鄉村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子,開展觀賞、采摘、燒烤、住宿“一條龍”服務,打造農家樂、DIY餐廳、蔬菜種植體驗等,促進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村民穩定增收。
本版撰稿 閆淑娟
本版攝影 程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