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6-07
晉中市委黨校 張宇
“文以載道,文以化人”,我國金融強國建設、金融業的繁榮昌盛,自然也離不開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支撐和滋養。
一、傳統金融文化的內涵
2024年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首次提出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并概括為: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這五個方面的內容,為我國銀行業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提升金融軟實力、建設金融強國指明了方向。
二、我國城商行發展存在的問題
中國城商行是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商行在保障民生、服務實體經濟、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作為商業銀行體系中的重要一員,在加強穩企紓困、強化小微服務的背景下,城商行也被賦予了更多使命。與此同時,城商行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多重考驗。
(一)經營同質化趨勢明顯,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不足。城商行在追求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多采取“跟隨式”戰略,樂于“小而全”,從而走上與大型銀行高度同質化競爭的道路。
(二)各類風險交織積聚,風險管控能力面臨考驗。隨著國家經濟增速放緩,城商行信用環境轉弱,不良貸款累積增多,資產質量普遍承壓,持續性信用風險暴露的可能性增加。
(三)科技水平相對滯后,創新能力和發展驅動乏力。受技術水平、資金實力、人才儲備等方面制約,城商行對新技術賦能應用落地慢、市場敏感度弱,導致自主創新的金融科技基礎支撐落后。
三、傳統金融文化助力城商行發展的啟示
城商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地方經濟發展和金融系統穩定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因此,借鑒傳統金融文化中的思想精髓,有助于促進地方銀行可持續發展 。
(一)突出“本地文化”元素,找準城商行發展定位。我國一些城商行在快速擴張過程中,往往首先就摒棄掉了“本地文化”元素給予它的重要精神資源和比較優勢,尤其是一些跨區域經營的城商行更是如此。從城商行20余年的發展歷程來看,與其投入巨額人力、物力希望通過現代化手段突破區域限制獲取更多客戶,不如在地方區域深耕細作,深挖區域市場空白,提升區域企業和個人客戶的單位貢獻值,從而在服務地方、扎根地方的戰略中構建自身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的核心競爭優勢。
(二)改變中小企業金融支持方式,全方位拓展服務空間。城商行不僅要充當中小企業的金融中介,更要承擔中小企業的發展中介,才能實現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約為1000萬家,99%以上的企業屬于小企業或是微型企業,其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是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主要力量。城商行應聯合地方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參與到中小企業具體的經營過程中,在中小企業不同生命周期給予除資金以外的技術支持、管理支持、政策支持。
(三)構筑風險管控基石,避免不良資產影響城商行發展。由于個別民營資本對城商行信貸資源擠占現象時有發生,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城商行的金融風險。對于城商行來講,在引入戰略投資或民營資本的過程中,應秉承合規理念,建立風險管控機制,有效甄別社會資本的入駐初衷,整體評判社會資本的資產質量?;仡櫄v史,晉商票號能穩健經營,關鍵在于內部管理,票號掌柜和店員之間相互監督,東家和股東也會定期督查,防止出現內部紕漏。當前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更需要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嚴格遵紀守法,遵守金融監管要求,讓尊崇法律、敬畏規則、合規經營成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