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5-10
晉中市委黨校 豐國如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實現“三農”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關鍵著力點。這就要求我們深刻認識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實質,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整體謀劃、科學規劃推進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充分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培育新產能、新動能、新業態,找準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以更加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推動鄉村振興。
鄉村想要“站”得穩,“跑”得快,“行”得遠,要科學制定實施鄉村振興的意見和規劃。堅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注重激發農村人才活力,用好市場化手段,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要處理好 “穩”與“進”的辯證關系,“破”與“立”的辯證關系,抓好糧食生產、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增加農民收入。
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要充分激發農民的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立足農村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人才資源,找準農村產業發展新路徑,創新發展模式、革新農業技術,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鄉村振興,要在得人,要暢通人才的良性循環,推動以產引才、以才促產、產才融合,用心引人用情感人,讓人才安心樂意在鄉村創業、盡展才華,為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與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聚焦新質生產力質的躍升,擺脫傳統農業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統籌推進農村傳統產業升級、壯大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加快構建新型的農民合作關系,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和發展路徑。
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關鍵在于“新”,要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創新,加強科技創新與農村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推廣智能農業裝備和物聯網技術,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精準化、高效化;發展農村電商和物流體系,打通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的通道。推動傳統農業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發展壯大戰略性農業產業集群,積極發展綠色低碳農業產業和延長農業產業鏈和供應鏈。促進農旅全面融合發展,實現農業產業、生態環境、文化傳承與休閑度假、健康養生的農旅發展模式,為游客提供一個全方位的體驗平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