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4-04-15
???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國家安則人民安。國家安全了,人民便能享太平、多喜樂;人民安全了,國家便會永繁盛、長安定。
4月15日是第九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題是“總體國家安全觀 創新引領10周年”。在4月15日到來之際,本報從總體國家安全觀中擷取部分方面,展示我市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中的亮點舉措,助力大安全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軍事訓練
國防宣教 擴面增效
國家的昌盛、民族的復興,離不開強大的全民國防意識。近年來,我市在推進全民國防教育方面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為增強國防安全意識、厚植家國情懷貢獻力量。
走進榆次區職業技術學校,濃厚的國防教育文化感染著每一名學生。作為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該校的國防教育特色鮮明、成果豐碩,先后為部隊輸送多名優秀士兵。
在我市,像這樣的國防教育示范學校還有很多。此外,榆次二中、榆次四中等開設國防特色班,榆次區莊子鄉中心小學建起國防教育展廳等,充分利用國防教育強大的綜合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堅強品格、自覺行為、文明習慣和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家國情懷。同時,我市還先后命名了一批國防教育示范企業、示范村(社區)及國防教育基地等。
“什么是國防動員?”“為什么組織警報試鳴?”去年以來,我市國防動員宣傳教育持續深化創新,亮點頻出,通過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網絡等“五進”宣傳,進一步加深人們對全民國防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的理解。
一直以來,市國防動員辦公室十分重視國防動員宣教工作,努力做到年年全覆蓋、次次有創新。去年,市國防動員辦公室積極響應創建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號召,組織屬地16所高校齊聚太原理工大學開展疏散演練,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國防觀念;在市政務中心片區,組織8個機關單位的400余名干部職工開展防空疏散演練,以點帶面進行滾動推進;依托人防工程事中、事后監管辦法,立足一個工地八個節點的多頻次上門特點,講知識、播短片;結合為民辦實事活動,領導帶頭,分片下基層、進工程,現場講解、答疑解惑;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布國防動員(人民防空)信息,方便廣大群眾常點???,拓寬宣傳面。(閆淑娟)
有機旱作
種好糧食 端穩飯碗
春日晉中,田野里農民忙碌的身影勤勞而堅定。田間地頭,是我們的糧倉,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盼,更是我市“堅決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多措并舉筑牢糧食安全”徐徐展開的豐收圖景。
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事關千家萬戶。近年來,我市將糧食安全視為“頭等大事”,層層壓實責任,確保糧食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得到有效落實。在任務分解中,從市到縣,從縣到村,明確目標,責任到田,讓惠農政策真正落實到田間地頭,激發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在提升糧食產能方面,我市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積極推廣高產集成技術,開展“噸糧田”示范創建行動,讓每一寸土地都發揮出更大潛力。同時,持續加強防災減災工作,與氣象部門緊密合作,提前預警、科學應對,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在備足春耕農資方面,全市各級農業部門早準備、細組織,加強農資儲備,確保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充足供應;持續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的違法行為,保障農民用上放心農資;不斷加強農機服務,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當前,春耕備耕工作已進入關鍵期,全市各級各部門抓住農時,推進春播工作,確保糧食作物應種盡種、種足種滿。各級涉農部門以務實的作風、有力的措施,全力推進春耕備耕工作,不斷加強田間管理,做好肥水調控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等,確保夏糧豐收。
保護耕地,穩產增產。節約糧食,是“國之大者”。我們每個人都要增強憂患意識,愛惜一粥一飯,杜絕餐飲浪費,一起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努力。(史俊杰)
網絡安全 共建共護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碑斍埃ヂ摼W已經融入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同時,網絡安全也成為我國面臨的最復雜、最現實、最嚴峻的非傳統安全問題之一。
“網信部門的工作重點是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建設?!笔形W信辦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的日常工作,首先是推進預警通報機制建設,防范網絡安全事件發生。借助中央網信辦、省委網信辦的網絡安全監測能力,第一時間轉辦省委網信辦網絡安全事件和風險通報。依托全市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對全市48家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重點新聞網站、10家市直單位的重要信息系統進行全天候實時安全風險監測,結合智能分析和人工研判,對發現的威脅向有關單位進行精準化預警。與市數字政府服務中心聯合,對接入政務外網的終端和部署在政務云上的系統進行網絡安全風險監測。去年以來,市委網信辦共通報各類網絡安全事件69起、風險隱患75起,已全部整改。
其次是全面提升安全防護水平。2023年,市委網信辦對全市44家單位的66個重要信息系統進行了全面、專業的網絡安全檢查,聯合市公安局等開展網絡安全應急演練,聯合工信局組織市、縣各相關單位全面梳理CentOS操作系統使用情況,開展網絡和信息系統弱口令專項整治,對市級政府門戶網站和面向公眾服務的重要信息系統進行摸底。
第三是加強網絡安全宣傳教育和人才培養。協同各部門聯動開展網絡安全宣傳活動,開展網絡安全培訓和專題講座。
網絡安全既關乎國家安全,也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網絡安全既需要網信等相關部門的保障和建設,也需要我們每個公民提升自身防護能力,抵制網絡謠言,拒絕網絡暴力,共建網絡文明。(張穎)
文化傳承 歷久彌新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安全則國家安全。一直以來,全市文旅系統干部職工始終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信念,致力于守護每一份歷史記憶,做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揮文物資源在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走進壽陽縣平舒鄉龍門河村,仿佛穿越了時空。這是一個有著700余年歷史的文化古村,現存明清風格的傳統建筑及院落59處,擁有國粹瑰寶龍門古閣、四樓院、觀音堂、陽坡閣、慶云閣、壽陽八景“龍門曉月”等景觀。
讓傳統文化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保護,龍門河古村正經歷著一場“重生”。連日來,工人們手持工具,小心翼翼地修繕村內的11個古院落和多處建筑,為古村注入新的生命力。
傳承歷史文脈,讓歷史文化遺產“傳”下去、“活”起來、“走”出去。多年來,平遙古城保護利用研究會的成員們,突出歷史原真性抓文物保護,編制古城保護與景區提升規劃,分類分步推進古城內傳統民居保護修繕項目及環境改善。在他們的努力下,平遙古城的風貌得以保存,歷史文脈得以延續。
每年六月的第二周,平遙古城都會迎來一場盛大的古城保護宣傳周活動。宣傳周期間,該縣將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消防安全培訓、應急演練等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古城居民和游客的參與熱情,將推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融入居民生活和旅游行動中,讓古城獨有的歷史韻味歷久彌新。
(王愛媛)
安全宣傳
社會安全 他們守護
“無論白天還是深夜,經常能看到警察、警車沿路巡邏,讓人感到很溫暖、很安全?!边@是我市群眾的切身感受。今年,我市公安機關全面部署并開展“平安晉中三號”行動,讓“警情發案少、社會秩序好、基層基礎牢、群眾滿意度高”成為平安晉中的主旋律。
“警察同志,我要報警,我家中被盜,丟失現金1.6萬元。”
“我家進了小偷了,貴重物品不見了。”
……
近日,介休公安刑偵大隊接到多名群眾報警稱,家中門鎖被撬,財物被盜。
群眾利益無小事,警情就是命令。接警后,介休公安立即安排各派出所和特警大隊,對居民小區周邊等案件易發點加大巡邏力度,并對重點路段開展動態巡邏;抽調精干力量成立專案組,開展偵破工作。
在辦案過程中,民警以案發時段、區域為重點,進行走訪取證;專案組迅速展開串并案偵查,查看近100個路段的監控,最終抽絲剝繭、精準研判,在一家醫院的停車棚內發現多起盜竊案監控視頻中出現的作案工具,從而鎖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并成功將其抓獲。
這是“平安晉中三號”行動開展以來,我市公安以零容忍態度聚焦民生案件,精準研判、重拳出擊的縮影。
民心所向,警心所系。為護航百姓平安,我市公安系統廣大民警、輔警始終奮戰在一線,用忠誠守護萬家團圓、用熱情服務人民群眾、用擔當維護社會安定、用行動詮釋著晉中公安的初心使命。
“‘平安晉中三號’行動以‘三項工程夯基礎、四項治理保安全、五項打擊護民生’為主要內容,是一項貫穿全年的重大行動。”晉中市公安局負責人表示,全市公安系統將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擔當實干、久久為功,堅決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全力守護人民幸福和安寧。(李娟)
接續奮斗 贏得生態
行走在生機勃勃的晉中大地,“綠色生態”目不暇接:汾河碧波蕩漾,天鵝回來了,鳥中“大熊貓”黑鸛回來了……這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離不開晉中人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所貢獻的力量。
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維護生態環境安全與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一脈相承。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確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安全平穩向好。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為全力攻堅汾河水質提升,我市推動實施“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截至目前,省、市級“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總體進展順利,制定《晉中市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對全市保留的557個入河排污口開展監測和整治。2023年,全市地表水國考斷面達到或優于三類水體比例85.7%;劣五類水體比例為0,全省并列第1。
回望走過的路,才能看清走了多遠、抵達何處。就在十余年前,秋冬季節,我市同北方大部分地區一樣多次遭遇大范圍嚴重霧霾,“PM2.5”成為困擾我們的一個環境指標。攝影愛好者陳全民說:“那時,鏡頭里的藍天白云成了稀罕物?!?/p>
通過接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集中力量攻克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我市空氣質量大幅度改善。從以往“盼藍天”,到如今爭相“拍藍天”“曬藍天”,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2023年,市城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62,同比改善4.1%,改善率全省第三;PM2.5濃度3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9.6%,改善率全省排名第一;優良天數比例68.8%。(張凱鵬)
策劃:路麗華
統籌:閆淑娟
照片:楊洋 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