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4-03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內在動力,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
作為山西大學城所在地,我市有21所駐市高校、34.6萬名師生集聚,有專任教師1.5萬余名,其中博士5000余名。如何將獨特的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勝勢,構建適應新質生產力的人才體系,構筑科創高地?
我市積極思考“破題”之策,尋求“解題”之法,給出“最優解”——緊緊圍繞“156”戰略舉措,打好“大學牌”,以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為牽引,大力實施城校融合、產學融合、聯盟創新、創業孵化“雙融雙創”科教興市戰略,優化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的工作機制,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結構,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雙向賦能
培育校地融合“新典范”
選擇一座高校,就是選擇一座城市。
山西大學城是我市最亮麗的名片,大學生是創新發展最寶貴的財富。我市深化市校協同創新發展,釋放愛才、育才、聚才、用才的強烈信號,營造最優環境、提供最好服務、創造最佳條件,以最大誠意擁抱高校師生、青年學子,共同打造全省校地合作、協同創新的“新典范”。
突破“物理”屏障,建設“沒有圍墻”的開放共享大學城。推動駐地21所高校向社會敞開大門,推動校內博物館、美術館、體育館、藝術館等綜合性場館及公共基礎設施與市民共用共享,在開放時間上不分節假日、在開放群體上不限年齡及身份,在全省首開先河。
強化人文互動,讓校地交流更密切。開展“博士大講堂”,鼓勵支持各高校博士走出校門,深入農村、學校、廠礦等地,開展一場場高規格的講座,讓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在學中提升專業素養,在學中激發干勁動力;為駐地高校新生發放5.4萬余份大禮包,讓廣大青年人才感受到晉中的熱情;舉辦大學生藝術節、新年晚會,深入挖掘青春故事,分享青年生活,傳遞城市溫度;開展“就業大講堂·青年榜樣進校園”示范宣講活動,組織“走進高校話科技”“千名大學生走進高企看晉中”“晉中市萬名大學生注冊市場主體政策宣講培訓會”等活動,助力大學生創業就業……
深化空間交融,加快打造城市“打卡地”“風景線”。我市逐步在各高校周邊科學布局高端文化消費業態和優質教育醫療資源,配建大學生文化生活廣場、大學生主題街區等,凝練具有青年氣質的城市符號,打造最有青春活力、文化品位和現代氣息的城市,真正做到“校園就是城市、城市就是校園”。
城市和大學的雙向奔赴、相互擁抱,營造了“青聚晉中、青創晉中、青享晉中”的良好氛圍,匯聚了澎湃的發展動能,不斷推動山西大學城由“物理聚合”向“化學反應”轉變,使“晉中有座大學城”變為“晉中是座大學城”,為我市在全省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提供強力支撐。
多措并舉
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科技創新發展不僅需要創新人才隊伍支撐,還需要形成十步芳草、群賢吸附的人才生態環境。我市堅定不移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在全省率先出臺《推進高質量發展柔性引才實施辦法》,對業績貢獻突出的柔性引進人才,在用人單位充分保障人才的報酬、福利、保險、科技成果轉化收益、股權期權激勵等權益基礎上,政府按照貢獻大小授予“晉中英才”“晉中優才”“晉中賢才”榮譽稱號,并發放人才綠卡; 出臺完善激勵獎勵機制,通過對引進的人才進行準確考核,做到分層分類、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破除“唯帽子”“唯學歷”傾向,讓更多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脫穎而出;出臺《晉中市引進大學生發放甲醇汽車補貼實施辦法》,對2023年在我市新就業或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和駐地高校引進的博士、碩士發放甲醇汽車購置補貼……我市緊緊圍繞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關鍵環節,激活人才“一池春水”,最大限度激活和釋放人才效力。
最大力度尊重人才,創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優越環境。修訂《晉中市人才政策清單》《省市人才獎勵政策清單》,把對用人單位和人才切實管用的23項重點政策摘取出來,一站式面向社會發布,便利人才查詢使用;開展“人才政策進企業”“我陪人才走流程”活動,組織17個小分隊赴全市重點企業開展國家和省市人才項目申報、人才政策宣傳解讀,陪同專家人才實地體驗人才服務、人才補貼申請程序,優化人才辦事流程;把人才政策落地情況納入全市人才工作考核重要指標,確保政策落實到位。
我市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力度,用優質服務留住人才,幫助解決“關鍵小事”,給予充分信任包容,為人才的成長與發展提供適宜的環境、充足的機會和充分的空間,變“引鳳來棲”為“引鳳常棲”“鸞翔鳳集”,加速釋放創新人才虹吸效應和裂變效應,為激活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加強勁支撐。
產學融合
點燃創新驅動“新引擎”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培育建設一支熟練掌握高精尖技術和現代化產業技能的科技人才隊伍,促進科技創新效率質的提升。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有先天的科研和人才優勢。我市高校涉及領域多、門類多、覆蓋廣,如何用好大學科教人才資源比較優勢,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晉中在行動——
積極創新育人模式,鼓勵引企駐校、引校進企、校企一體,實施“訂單式”培養的合作辦學模式,從培養目標、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到教學資源等均由校企雙方共同參與,促進企業需求融入課程改革,逐步形成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并重的育人模式,實現“入學即入職、畢業即就業”。
搭建合作創新平臺,實現創新互惠、知識共享、資源優化配置。我市充分發揮高校各領域專家學者的人才和智力優勢,篩選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組建高??萍甲稍儗<規欤c企業直接對話合作,為產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通過“市校共建”“企校共建”模式,推動全市規上工業企業與全省科創能力較強的“8+4”重點高校,點對點合作共建科技創新共同體、科技企業孵化平臺、產業化中試小試基地等平臺載體,實現專業院校與產業企業的協同創新、互利共贏。
精準開展科技攻關,讓高??萍汲晒麑崿F就地就近轉化。我市在對全市企業創新能力和科技需求、高校創新能力和人才資源等情況進行大起底、大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企業需求清單、高校資源清單、校企合作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清單,并推行“揭榜掛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推動實現“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技術應用—成果產業化”全過程無縫銜接,打通科技成果向市場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幫助企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晉中,正用最真的情懷、最足的誠意、最優的服務,打造青春之城、夢想之城,為青年人才馳騁夢想打開更浩瀚的天空、搭建更廣闊的舞臺;正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緊迫感,橫下一條心、蹚出一條路,加快把創新發展打造為最硬核的力量、最鮮明的標識,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晉中篇章匯聚起磅礴力量。
記者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