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4-01
奮進的春天里,鮮花吐蕊、萬物勁發,處處生機勃勃。在晉中國家農高區科創基地的省部共建有機旱作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里,科研人員們正身著白大褂忙碌著。
“經過兩年示范田實驗,我們在增碳沃土、高效用水、營養強化、品質提升技術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正深入開展土壤增碳機理、秸稈還田對土壤蓄持水能力的影響、抗旱劑對作物耐旱能力的調節機制等有機旱作農業關鍵技術研究,提高農業技術水平,助力農業現代化建設?!笨蒲腥藛T黃明鏡告訴記者。
3月27日,省委書記唐登杰在太谷區就“三農”工作進行調研時強調,要打好我省有機旱作特色優勢牌,整合集聚各方科研資源,完善農科教產學研協同機制,統籌推進前、中、末端適用技術推廣,力爭在旱作良種攻關、農技集成創新、水土肥協同利用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對推動我市農業高質量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省部共建有機旱作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將發展有機旱作農業作為重要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遵循解決區域問題、服務國家戰略的宗旨,以科技為支撐,以創新謀發展,秉承“綠色、健康、生態、高效、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理念,針對旱區水資源匱乏、生態脆弱、耕地產能下降、特色作物品質功能挖掘不夠、生產效益不高等突出問題,共同開展創新研發,解決科學問題、攻克技術難點、破解產業瓶頸,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使有機旱作農業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品牌提供理論、技術和人才支撐。
水是農業的生命之源。作為典型的旱作農業區域,缺水是制約我市農業發展的巨大瓶頸。怎樣才能打破靠天吃飯的困局?如何在缺水情況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針對這一問題,實驗室創新研發了“旱作玉米藝機一體化探墑播種抗旱保苗技術模式”,解決了輕度春旱下玉米缺苗斷壟和中度春旱下玉米無法正常播種出苗的難題,促進了玉米根系下移,增強了后期抗倒伏能力,起到了穩產增產作用。
種子質量與農業生產關系密切,有機旱作農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種子。
“玉米是我市主要農作物,為了提高玉米產量,由實驗室高標準展示基地鑒選的玉米新品種‘瑞普909’具有高產穩產、抗病抗倒、品質優良、適應性廣、耐密植、宜機收等特點?!毖芯繂T李永平介紹,“經過在榆次區烏金山鎮李坊有機旱作農業試驗示范基地應用,畝產可達1065.55公斤,比農戶常規種植品種大豐畝平均增產13.01%,是一個適宜在晉中旱塬丘陵區種植的玉米新品種?!?/p>
為了讓農業騰飛的羽翼更豐滿,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與創新,實驗室成果豐碩。獲批“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有機旱作農業耐瘠抗逆節水增效技術模式與應用)、牽頭成立全國旱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有機旱作專業委員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20項,國審品種12個,獲神農中華農業科技優秀創新團隊獎,入選2023年農業農村部十大農業重大引領性技術1項……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唐書記在我市調研時的講話精神,突出問題和目標導向,構建‘主體實驗室——高端中試平臺——高標準展示基地’的長鏈條運行架構,繼續圍繞水土肥資源協同高效利用、優異種質資源挖掘創新、綠色優質功能高效栽培三個方向開展研究?!睂嶒炇邑撠熑送蹙炅岜硎荆瑢⒊浞职l揮與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晉中國家農高區(科創中心)、神農科技集團共建優勢,通過創新解決科學問題,攻克技術難點,通過與企業合作讓技術產品化落地,通過基地展示實現成果的真正轉化,促進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最終形成產、研、用互促,科技、經濟結合,創新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環,更好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