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3-22
晉中市委黨校 韋潤梅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隨后在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024年1月31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特別指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這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中央短時間內高頻次的強調新質生產力,迅速引起理論界和政策界的高度關注,使“新質生產力”的概念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和社會流行熱詞。
一、新質生產力的內涵
新質生產力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學概念,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中國實踐和創新,是先進生產力的具體體現形式。“生產力”這一概念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和基本范疇,其基本含義為人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是社會發展的根本規律。生產力要素包含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即生產資料和勞動者,其中生產資料包括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生產力諸要素的配置和融合程度標志了一定時期的生產力水平。
新質生產力代表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能級躍遷,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是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二、新質生產力的特點
與傳統生產力相比,新質生產力諸要素具有鮮明的新特點。具體而言:
就勞動者方面,是指掌握現代科技技能、具有高水平人力資本積累的現代生產者。他們掌握必要的高新科技知識和勞動技能,在信息化、數字化推動下,新勞動者接受了遠超歷史上任何時代的教育和訓練程度,其視野、知識、能力等得到大大拓展和提升,高知識、高技能、專業化人才成為新勞動者的主體,是新質生產力中最能動、最活躍的因素。
就勞動對象方面,即以新材料、新物質和數據資源等成為關鍵勞動對象。勞動對象是人類活動對象化發展的產物,伴隨著科技創新的推進,人類勞動對象發生了極大變化,體現為傳統勞動對象的數智化,同時又出現了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數據等新的勞動對象,隨著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等領域的發展,勞動對象的范圍和領域還在不斷擴大并可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效能,是新質生產力最革命的因素。
就生產工具方面,集中體現在科技創新帶來的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新知識、新技巧、新工藝、新方法。新世紀以來,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加快發展,傳統勞動資料與數智化勞動資料融合升級,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傳統機械為主的生產工具發生顛覆性變化,實現數智化升級,大工業時代的勞動過程向平臺化、生態化、共享化、遠程化生產協作轉變,促進了生產的線上線下有機結合、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有機融合,產供銷、服務和消費一體化發展,極大提高生產效能和效益。是新質生產力中最關鍵的因素。
所以,在生產力三大要素都發生了質變的背景下,生產力本身自然會躍升到新質階段。這類內在新性質決定了新質生產力具有高創新性、高虛擬性、高流動性、強滲透性、高協同性、高價值性的外在特征。概言之,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生產力現代化的具體體現,相比于傳統生產力,其技術水平更高、質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續,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