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3-08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做好“三農”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市兩會聚焦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奮力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連日來,我市農業農村系統迅速掀起學習熱潮,把深入貫徹落實市兩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堅持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力有效推進農業強市建設。大家紛紛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貫徹落實市兩會精神上來,把握工作重點,明確工作方向,奮力開創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市農業農村局深入學習貫徹市兩會精神,進一步錨定市委“156”戰略舉措,以發展“特”“優”農業為抓手,以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為牽引,以深化改革賦能土地為載體,全面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和鄉村治理水平。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市農業農村局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產量穩定在378.9萬畝、31.1億斤以上,把飯碗牢牢端在手上。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通過重點實施“雙包三聯”服務工程、設施農業發展工程、市場主體強化工程、農產品物流中轉基地建設工程、農業品牌塑造工程、有機旱作提質工程、種業振興攻關工程、土壤普查推進工程、農業機械化升級工程、戶廁改造提升工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努力把晉中從農業大市逐步建設成為農業強市。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市水利局深入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代治水理念,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好治水興水大文章的重大決策部署和市兩會精神,依托綜改活水,以項目謀劃為牽引、以開源興水為路徑、以節流治水為抓手、以修復清水為目標、以防洪護水為根本,筑牢惠民用水基石,全面提升水支撐保障、水資源管控、水生態治理、水安全保障、水民生服務、水改革創新六大能力,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昂揚狀態奮勇爭先,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晉中篇章貢獻水利力量。
市氣象局召開黨組理論中心組會議集體學習市兩會精神。廣大干部職工表示,要切實深化“三聯促三動”,堅持不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要培育發展氣象服務優質生產力,強化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新建一部S波段新型多普勒雷達,持續提升天氣監測手段和能力,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展現氣象擔當。要凝聚部門合力,按照《晉中市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聯動工作機制及清單》,進一步落實常態化會商機制,提早研判氣象災害及其衍生災害,著力解決預警信息快速傳播、直達基層第一責任人的接收難題,堅決筑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要優化糧食生產區觀測站布局,結合農業氣象業務服務需求,根據現有糧食生產大縣、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分布,合理調整農業氣象觀測站布局,為農業強市建設提供有力的氣象支撐。
作為服務“三農”的重要力量,市供銷合作社認真貫徹落實市兩會精神,堅持“為農”根本宗旨,通過建設倉儲物流設施、培育電商產業,完善農村現代物流體系,加快城鄉物流發展,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推廣特色農產品,拓寬銷售渠道,助力農民增收。堅持“務農”基本方向,盤活農村閑置資源,以土地“雙層托管”為典型經驗,以壽陽縣南燕竹供銷社為試點,不斷創新服務方式,開拓“三社融合”發展模式,進一步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惠農工程,在全市范圍實現“因地制宜式”推廣,促進當地農業穩定增產、農民穩定增收。堅持“助農”重點任務,大力推進幫扶興農,完善農村基礎設施,開展農村廢棄物回收利用行動,加快建設基層供銷社綜合服務平臺,豐富生產生活所需,優化購物環境,以周到的服務切實提升廣大農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記者 楊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