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3-04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圍繞2024年的目標任務,市兩會進一步明確了錨定“156”戰略舉措,在全省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的目標任務和工作舉措。連日來,我市各縣(區、市)迅速掀起學習貫徹落實市兩會精神熱潮,大家紛紛表示,將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市兩會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市委要求和市兩會精神上來,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昂揚狀態奮勇爭先,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晉中篇章貢獻力量。
作為我市唯一縣級市,介休錨定“爭當全省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目標,重點抓好六件事。一是抓好甲醇經濟,做好甲醇汽車和甲醇重卡推廣應用,完善甲醇加注體系,加快醇源建設。二是抓好特鋼產業,推動特鋼產業向發展全鏈條、產品深加工、價值中高端邁進,打造中西部最大的綠色特鋼材料產業鏈。三是抓好現代物流,打造“網絡貨運+承運+客戶智慧管理+車后市場服務”為一體的物流生態圈,加快建設成為山西中部城市群重要交通物流樞紐。四是抓好醫療改革,放大國家和省級醫療改革試點“金字招牌”效應,實施醫保“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打造更多介休“醫改樣板”。五是抓好城鄉融合,加快推進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鄉治理“四個一體化”。六是抓好基層治理,常態化推進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桿城市。
榆次區強化首位意識,進一步學習市兩會精神,逐條逐項對照梳理,逐層逐級壓實責任,不折不扣完成各項部署,對標對表看齊試點任務,全心全意保障全市發展戰略,拿出主城區的擔當,為全市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作出榆次更大的貢獻。切實扛起“晉中是座大學城”的使命擔當,進一步推動政策見效、生活互融、校地共建;扛起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游購娛’新地標”的使命擔當,精準定位發展方向和目標,打造省城及周邊城市休閑度假的“后花園”“購物圈”“運動場”;扛起推進“太原晉中一體化發展”的使命擔當,圍繞打好“城市牌”的要求,在環境和治理上同向發力,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城市內涵;扛起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使命擔當,力爭三年內打造30個以上精品示范村,同時打造15條產業鏈帶動469家加工企業的產業集群,為“千萬工程”實施提供強力支撐。
壽陽縣認真學習貫徹市兩會精神,以爭當發展排頭兵、建設幸福新壽陽為統領,錨定“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重要節點”這一經濟目標,展現壽陽擔當、貢獻壽陽力量。夯實穩的基礎,穩經濟總量、穩財政收入、穩縣區位次、穩發展思路,切實鞏固發展基本盤。激發進的動能,加快培植新質生產力,在開放上求進,打造“飛地經濟”;在新業上求進,大力發展數字產業、物流產業、先進制造業;在園區上求進,全面構筑高質量發展七大支柱;在生態上求進,推動環保質量、固廢處理、國土綠化等工作取得突破。提升立的標桿,全面塑造壽陽新優勢,立“華北有機旱作之芯”之標,推動高效生態農業強縣建設;立晉中樣板之標,推動“三治三建三評”創建行動縱深開展;立文明城市之標,推動城市向更高品質邁進;立本質安全之標,推動智能化建設提標擴面;立黨建領航之標,全力打造縣域黨建新高地。
太谷區貫徹落實市委“156”戰略舉措,深入推進區委“15661”工作體系,為全市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貢獻太谷力量。一是舉全區之力,建好晉中國家農高區,在平臺搭建、人才集聚、科研孵化、中試推廣、成果轉化、品牌打造、輻射帶動上,主動作為、靠前跟進。二是集全民之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按照“一體兩翼”發展格局,構建全域旅游。三是用機遇之能,加快融入市主城區,全力打造全省現代科技農業孵化地、特優農產品供應地、農文旅康養休閑地。四是借政策之風,當好鄉村振興標桿,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五是敲警醒之鐘,守牢發展底線紅線,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平遙縣把市兩會精神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肩負使命勇擔當,重點從五個方面抓好貫徹落實。一是開拓鄉村振興新局面。學習好“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加大力度培育國家級和省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完成好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二是激發工業轉型新動能。瞄準全方位轉型這一主攻方向,從更高層次上優化工業內部結構。三是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持續提升文旅品質、豐富旅游業態、延伸文旅鏈條,不斷光大古城“金字招牌”。四是扮靚城市提檔新顏值。進一步提升城市建設、治理水平,重點抓好古城地下綜合管廊管線入地整治等工程。五是再掀項目建設新高潮。落實好報告提出的“三個推動”,聚焦平遙今年敲定的總投資222億元的101個項目,推動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達效。
祁縣堅持“項目為王”不動搖,持之以恒做好爭資上項,久久為功實施“項目建設年”。按照“豐富產品、提升品質、擦亮品牌”專業鎮具體部署,持續推動玻璃器皿專業鎮推介系列活動,做強玻璃器皿特色產業。充分用好“一帶一路”中小企業合作區國字號品牌,做優玻璃器皿、碳素、酥梨等優勢出口產業,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用足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晉商故里、茶商之都等歷史文化資源,創新推動“文旅+”產業,持續激發消費活力。深度融入太晉一體化,把東部新城、東觀節點城市建設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一體推進,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促進城鄉深度融合、雙向賦能、共同繁榮。
和順縣把學習貫徹市兩會精神與當前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圍繞“九個聚焦”、實現“九新目標”和“做好九篇文章”的既定部署,大力實施“六大行動”。一是大力實施項目建設攻堅行動,積蓄高質量發展后勁。二是大力實施產業發展提升行動,加快發展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深耕特優農業。三是大力實施縣校協同創新倍增行動,以“雙融雙創”為抓手,大力推動縣校協同創新發展。四是大力實施文旅文創融合行動,打響牛郎織女、山水太行、夏養和順“三張牌”。五是大力實施城鄉融合發展行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六是大力實施暖心利民惠民行動,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榆社縣深刻領悟市兩會精神,按照“九個堅定不移”,立足榆社實際,緊緊圍繞縣委“12482”總體工作思路,聚焦“510”重點工作任務,全力打造“三大產業集群”,以“十個創建”為抓手,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快建設民富縣強、生態宜居、和諧幸福、開放包容新榆社,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榆社篇章。
靈石縣從五個方面著力,在服務全市發展大局中扛好大梁。一是延續經濟大縣的擔當。抓好煤焦發展速度與轉型發展力度的關系,穩住煤焦產業,發展非煤產業,以煤焦化產業延伸打造靈石現代制造業基礎,同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為晉中發展貢獻更大力量。二是守好煤焦大縣的底線。守好安全底線,強化安全投入,推進企業智能化、綠色化,守好環保底線,持續做好“一泓清水入黃河”等工作,守好穩定底線。三是體現財政大縣的優勢。落實市兩會要求,辦好民生實事,做好就業、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工作,持續推進地下管網建設,優化人口集聚區基礎設施,用好“幸福小院”經驗做法,打造全方位養老新格局。四是深化旅游機制改革。做大“文旅+”產業,持續用好景區聯票制度,升級景區景點智慧服務,培育用好“網紅”博主,不斷改進旅游體驗質量。五是發揮靈石政通人和的優勢。進一步提升干部執行力,發揮好政治優勢、組織優勢,采取有力有效的辦法,把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困難解決好。
昔陽縣錨定市委“156”戰略舉措,按照縣委“11365”總體思路,聚焦打造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樣板目標,主動對標、爭先爭上,全力構建“美麗花園”新型工業化產業體系,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用好“千萬工程”省級試點縣政策紅利,加快走出“七型引領、百村創建、塑形鑄魂、城鄉共富”鄉村振興新路子。用好省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全省避暑旅游目的地、全省文旅賦能城鎮化建設試點縣三張“金字招牌”,加快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塑造“最美昔陽紅”文旅品牌。堅持“項目跟著政策走”,圍繞國家投資導向,聚焦產業轉型、能源革命、數字經濟等領域,專班謀項目、專班抓保障、專班抓落實,推動項目建設提質增效。聚焦深化全方位轉型主題,圍繞全市“雙融雙創”、改革開放等戰略部署,持續強化改革創新、營商環境、招商引資、民營經濟等要素支撐,創優發展環境,激活轉型動能。聚力“民生所盼”,統籌災后恢復重建,以“全齡友好型”縣城創建為抓手,系統謀劃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工作,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左權縣深入貫徹落實市兩會精神,把產業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堅持以產業鏈為抓手,推進核桃產業提質提效,挖掘連翹資源價值,擴大左權羊產業規模,扎實推進“千萬工程”。深挖自身資源稟賦,加快煤炭產能釋放,構建鐵礦產業鏈條,培育發展新型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持續推進中國北方國際寫生基地、清涼夏都、紅色左權三大核心景區建設,辦好2024年中國民歌盛典,推動文旅產業強勢起飛。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堅定不移強功能、補短板、提品質,深化合作辦學、省人民醫院托管,建成太行片區中心醫院,構建宜居宜業和美之城。
記者 雷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