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3-01
李愛蘭
市人大代表、榆次區西南街道康居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 李愛蘭
厚愛民生有舉措 養老服務入社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城鄉養老和老年助餐幸福工程。作為來自社區的基層代表,我備受鼓舞、深受感動。
將養老服務嵌入社區,將有效滿足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近就便接受專業照護的需求,是一項既便捷又貼心的服務。立足自身,我切實將服務居民的初心扎根社區,在本社區招聘退役軍人、軍嫂、大學生、寶媽等人員進行就業培訓,既解決了養老服務人手問題,又為居民提供了一個信用就業平臺。服務采取線上線下、個體團體多樣化的方式,重點開設餐飲便民店,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打造健康養生館,聘請專家開展健康科普,開展食療、理療等健康管理服務;建立國學家庭教育室,方便老年人進行心理咨詢療愈;嵌入更多便民舉措,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家政、護工等服務,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傳播孝老愛親文化,引導社區居民愛老助老,努力構建和諧互助幸福社區。
郝曉娟
市政協委員、晉中榆次仁信醫院口腔科主任 郝曉娟
推進大健康產業發展 讓群眾更有“醫”靠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增進健康福祉,讓群眾更舒心。作為一名醫藥衛生界的政協委員,我對全市大健康產業發展進行了專門調研。我認為,要增進健康福祉,就必須加快大健康產業發展,讓人民群眾更有“醫”靠。
具體來說,一要完善標準。加快我市大健康產業相關標準的編制和更新,加強行業標準與國家標準之間、不同領域標準之間的協調性。二要加強監管。采取有效措施整治行業亂象,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完善行業監管體系和執法機制,規范市場秩序;提高行業準入門檻,營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行業競爭環境。三要鼓勵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的投入力度,打造名牌產品和核心競爭力;引導大健康產業生產和服務企業、科研機構、科技企業之間開展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制定大健康產業人才發展戰略,為行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
王萍
市人大代表、太谷中學英語學科主任 王萍
立足三尺講臺 潛心教書育人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創建工作,每個縣(區、市)至少辦好一所優質公辦高中。這體現了政府對教育這項民生福祉的重視和關愛。
地方黨委政府重視是“陽光”,各部門支持是“氣候”,百姓尊師重教是“土壤”,這是優質教育健康生態的外循環。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優良的辦學條件、優秀的師資隊伍以及現代化管理體系,則是優質教育健康生態的內循環。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員,我將立足本職工作,切實履行代表職責,積極為教育建言獻策,當好人民群眾的代言人。我還會將報告精神貫徹落實到日常教學工作中,以立德樹人為己任,牢記教育使命,創新課堂教學方法,踐行五育并舉融合,因材施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將聚焦學生核心素養,以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做人民滿意的教師為宗旨,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推動思政教育賦能課堂,當好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李東艷
市政協委員、山西正煋律師事務所主任、晉中婦聯“一站式”維權服務中心負責人 李東艷
以法律為民生筑防線
政府工作報告將實施免費法律咨詢和特殊群體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列為今年的15件民生實事之一,體現了厚重的民生情懷。作為一名律師政協委員,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法律是保障民生權益的重要工具,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石。我認為,律師在民生法律服務中的重要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保障公民權益;二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三是推動法治建設。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的指引,下一步,我將帶領律師團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深入參與公益事業和公益訴訟,運用專業的法律知識和技能,承擔起為弱勢群體爭取權益的責任,推動社會公平正義。提供免費法律咨詢,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定期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指導和建議,解決他們面臨的法律難題,確保他們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倡導法治理念,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和素養。通過組織豐富多樣的法治宣傳活動,積極傳播法治理念,為推動法治進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溫杰
市人大代表、介休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 溫杰
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筑牢群眾健康基石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提升基層醫院服務能力,深化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我深切感受到政府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堅定決心。
目前,介休市已通過全國基層衛生健康試驗區首輪評審。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將積極落實一號管三天、出入院一站式、一網能支付等便民舉措,全面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著力在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將健康關口前移,常態化在村衛生室舉辦健康沙龍講座,讓健康知識入村入戶、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切實增強群眾的健康觀念和防病意識,當好預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的“守門人”。在醫保、醫藥、醫療“三醫聯動”上下功夫,面對疑難復雜疾病,積極與三級醫院專家展開緊密合作,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以“病人不跑、專家跑”為目標,提高醫療服務效率,讓患者在縣城區域就能解決更多健康問題,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感受到醫療改革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成果。
李愛強
市政協委員、榆次區張慶鄉懷仁村黨總支書記 李愛強
擦亮“幸福養老”底色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市政協委員,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實施城鄉養老和老年助餐幸福工程等內容列入民生實事后,我倍感振奮。
隨著城鎮化的大力推進、老齡化的不斷加深、傳統生活方式的變化,許多市民難以在照顧父母和處理工作之間找到平衡,推進城鄉養老服務提質升級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途徑。
建議加大財政投入,完善養老設施。著力提升養老院、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機構的建設水平,特別是在農村地區,要補齊硬件設施的短板,確保老年人能在舒適、安全的環境中安享晚年。推動醫養結合,提升服務質量。深化醫療和養老服務融合,鼓勵醫療機構在養老服務機構設立醫療服務點,為老年人提供便捷、專業的醫療服務。創新養老模式,激發社會參與。積極探索智慧養老、互助養老等新型養老模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主持人:
記者 楊星宇 張文彥
攝 影:
記者 唐偉青 張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