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2-26
市城區街頭公園無憂園綠意蔥蘢。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晉中這座城市的變化就藏在日月星辰的更替之間——
一條條寬闊整潔的道路延伸至農村、鄉間,一座座精巧別致的“口袋公園”串珠成鏈點綴道路兩旁,城市“骨架”逐步延展、配套服務持續完善、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民生福祉節節攀升……翻開過往一年的城建篇章,城市變化盡收眼底,在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更有質感的同時,也在不斷塑造著晉中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城市建設,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亦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許。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始終站在主動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發展、全面服務太原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的高位,聚力太原晉中一體化發展,借勢布局、順勢破局,從2012年至2021年連續十年實施“百億百項”工程建設,尤其是在2022年和2023年,堅持“量力而行,非必要不建設”的原則,縮減財政投資,加大社會投資,持續提升城市品質能級,打造讓本地人驕傲、外地人羨慕的幸福家園已初見成效。
看道路建設提質,拉動城市空間大拓展。我市以道路建設為基礎,以“三縱十橫”太原晉中一體化道路交通大格局為主線,從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發力,拉動城市空間拓展30平方公里,建成區總面積歷史性突破100平方公里。
向北,龍城區域建成9條道路,在建18條道路,深度對接太原,服務百里龍城。特別是魏榆路和龍城大街快速化改造的全線通車,激活山西大學城,貫通“15分鐘交通圈”,以新的時空格局成就新的發展質效。向西,優化完善綜改區晉中開發區路網結構,加快機場三期改擴建配套項目7條道路建設,其中5條道路對接太原市,推進綜改區、空港經濟區建設邁入快車道。向東,廣安街、興源路等挺進汽車園區,拓展服務半徑;青銀二廣高速聯絡線融入京津冀,對接環渤海,以完善道路網絡服務產業發展。向南,完善農谷路網,建設市城區與昔榆高速連接線項目,聯通東山、鏈接平川,融入太原、輻射京冀,夯實“一核兩翼”騰飛之基。中心城區,實施體育西路、橋東街等36條市政道路建設改造,構建“窄馬路、密路網”交通體系,“骨干路”成環,“微循環”成網,力爭讓群眾出行更暢通。
看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實現城市功能大提升。我市重點抓好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著力打造更優質、現代、完善的公共配套設施。建設了7所學校、4所醫院,極大滿足了群眾的教育、醫療、生活需求。山師大附屬學校、山大附中等一批省內頂尖學校投用或建成在即。現代化、功能化、生態化的山西職教港首期工程晉中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項目,歷時2年建成投用,占地1462畝,可容納2萬余名師生,實現了與山西大學城“雙城”聯動,產學研用全鏈條貫通。山大二院南院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全省一流的綜合性三甲醫院落地晉中,醫療資源擴容提質,帶動城市軟實力進一步提升。
看生態治理高位推動,加快城市生態新優化。我市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對山水林田湖一體化治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近年來,投資54.5億元, 建設百里瀟河、百里汾河生態廊帶,打造出全線“車在景中行、人在畫中游”的景觀綠廊,形成串聯平川晉商文化區的文化生態長廊。建成百公里環城旅游綠道項目,串聯起市城區周邊的山水林田湖草及景點資源,打造出山水相依、藍綠交織的城市人居環境。
看民生實事全力攻堅,推動城市人居環境大改善。我市在全省創造性開展城市更新“六化一提升”工程,新增綠化面積16萬平方米,改造提升“口袋公園”77個,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城市形象提升,讓市民受益。建設政府免費停車場104個,施劃免費車位14605個,錯時錯峰對外開放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22個、停車位2400余個,有效緩解市城區停車難題。精心彩繪900余個沿街箱柜,設置90組微型雕塑,設置臨時便民經營點16處、攤位1500個,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
龍年春節,不僅見證了每個家庭的幸福團聚,也見證了這個城市的日新月異。家鄉面貌年年變,今年景色更怡人。在外的游子陸續返鄉,發生在晉中的新變化讓大家充滿驚喜,感慨萬千,紛紛感嘆目之所及風景如畫,亦萌發出扎根家鄉、建設家鄉的新渴望。
滿眼是秀色,耳畔是歡歌。新的一年,我市城市建設勾勒出清晰的發展藍圖——以“項目建設攻堅年”為契機,緊緊抓住城市群發展與城市核建設的歷史性機遇,力度再加大、速度再加快、管理再加強,全力實施好市城區61項城建重點工程,確保首季“開門紅”、全年建新功,為城市空間結構持續優化、城市功能品質大幅提高作出積極貢獻。
記者 郭 娟
攝影 張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