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2-26
“平遙中國年”元宵節社火匯演大頭娃娃表演。
太谷區元宵節民間社火展演背棍表演。
壽陽縣元宵節社火表演旱船表演。
榆次區新華街道元宵節文藝表演。
昔陽縣界都鄉長嶺村元宵節民俗文化展演鑼鼓表演。
祁縣“小媒婆”表演惟妙惟肖。
左權縣元宵節文藝晚會。
介休市街頭文藝表演舞龍表演。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元夕或燈節,古人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作為春節年俗中最后一個重要節令,元宵節承載著歡樂和紅火。元宵節期間,我市城鄉張燈結彩,賞花燈、放煙花,一派祥和景象。各地還舉辦了別開生面的民俗社火表演,古韻濃郁、趣味橫生,將鬧元宵演繹得淋漓盡致。
龍騰迎盛世,民俗迎佳節。正月十五,平遙、太谷、祁縣、壽陽等地元宵節街頭社火展演熱鬧紛呈。為了鬧元宵,各地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排練,運用多種形式,編排既有當地特色、又喜慶祥和的節目。
在平遙古城,“我們的節日·春節——平遙中國年”元宵節群眾文化活動火熱上演。2月24日一大早,4000余人盛裝參演,秧歌腰鼓、高蹺竹馬、舞龍舞獅、背棍旱船等19支社火隊伍輪番上演,街頭人頭攢動,令人目不暇接。上萬名游客圍觀欣賞,仿佛置身歡樂的海洋。
太谷的社火游行陣容強大,7000余人參演威風鑼鼓、舞龍舞獅、鐵棍、背棍等節目,數萬名群眾涌上街頭,駐足觀看,歡喜之情溢于言表。祁縣社火種類繁多,300名小學生扭起祁太秧歌,打起腰鼓,有模有樣,盡顯少年氣概、傳承魅力;由古縣六七十名農民組成的舞龍隊,一招一式,氣韻十足,陣陣掌聲中寄托了消災納福的美好意愿。
上元燈如晝,鐵花耀繁星。太行山深處的左權,小花戲、開花調成為元宵社火的主角,鼓點響起,便是舞臺,大街小巷,古村小鎮,洋溢著幸福的味道。夜空中,桐峪1941博物館廣場,朵朵鐵花如天女散花般綻放,璀璨明亮,妙不可言。一堆堆火盤熱氣騰騰,鑼鼓隊、舞龍隊、武術隊、花戲隊穿梭其間,上演著轉火盤、二龍戲珠、小花戲等民俗節目,歡聲笑語縈繞山巒,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愿,更預示著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龍騰虎躍,焰火繽紛。在介休張壁古堡景區,正月十四晚,一場大型煙火秀將地道中國年推向高潮。禮花綻放,呈現姹紫嫣紅的盛景,夜色斑斕照亮人們幸福的笑臉,古堡悠悠,煙花絢爛。據悉,春節期間,每天有萬余名游客在古堡看非遺表演、嘗美食、賞龍燈。一道道文化盛宴,是我市各景區“熱辣滾燙”的縮影,更映射著文旅產業的加速回暖。正月十六前,靈石王家大院實行免票,跑驢、獨龍桿、推車、秧歌等節目在景區紛紛上演,氣氛火爆,人潮洶涌。
非遺鋪滿城,元宵有新意。榆次老城景區以新、奇、電、光、音為表,非遺文化為里,流行元素為輔,打造了一場令人耳目一新的迎春廟會。身處其中,恍若穿越。
市城區街頭花燈流彩,主路上燈光絢麗,廣場上游龍神采飛揚,人們或家庭團聚,或朋友相攜,漫步其間,享受城市美景,感受盛世華章。火樹銀花不夜天,每一盞燈都飽含祝福,每一道景都蘊含憧憬。
晉中大地,鼓樂聲聲,歡笑陣陣,人們習年俗、制花燈、品元宵,用歡快的鼓點譜寫春的旋律,用歌舞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在絢麗煙花中歡慶元宵佳節,為我市高質量發展奏響壯麗凱歌。
本版文字:周俊芳
本版攝影:裴曉軍 楊 洋 張浩亮 孫泰雁 邢蘭富 張鈺佳 李 靜 郭云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