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1-26
榆社縣委副書記、縣長 魏棟
云竹湖位于晉中市榆社縣西南部,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54公里湖岸線俯瞰呈現鳳凰展翅狀,有“鳳棲云竹湖”的美譽,是華北地區為數不多的高原湖泊,整體上保持了最原始的生態韻味。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充分發揮榆社云竹湖等生態康養資源優勢,建設環太原養生度假、太行山消夏避暑等板塊,為加快推進云竹湖保護和開發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特別是市委、市政府為云竹湖量身定做的、投資15億元的云竹湖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擦亮了“山西好風光、最美云竹湖”這塊金字招牌,更為創建云竹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增添了信心、注入了動力。榆社縣委、縣政府將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市委“156”戰略舉措,緊緊盯住創建云竹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這個戰略目標,牢牢把握規劃引領、品牌引領兩個方向,一體推進生態修復、水態治理、業態開發三個重點,全力完善信息服務、宣傳推介、安全保障、全域旅游四個配套體系,以“1234”創新舉措抓緊抓好創建工作,努力在探索欠發達地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一、緊盯一個目標,拓展優勢抓創建
要認真貫徹市委書記常書銘在市委經濟工作會上提出的“把文旅產業打造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民生幸福產業”的工作要求,站在“建設全市乃至全省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康養新高地”的全局中,謀劃云竹湖的發展藍圖,拓展云竹湖的生態優勢,推動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從縣內看,綜合分析經濟社會發展現狀,云竹湖創建工作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獨具生態優勢”“高鐵高速直通家門口、連接環湖路的區位優勢”“接待功能基本完善和全域開發條件具備的基礎優勢”“舉辦全國全省頂級賽事的品牌優勢”“厚重的化石文化、紅色文化、佛教文化、歷史文化優勢”等“五大發展優勢”。從縣外看,隨著我省我市文旅康養產業深入發展,云竹湖創建工作面臨著生態文明“新時代”、都市同城“新趨勢”、高鐵時代“新驅動”、太行品牌“新戰略”四大歷史機遇。立足比較優勢,榆社結合市委賦予的使命,把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戰略目標列為全縣“頭號工程”,主動與國家、省、市文旅部門溝通對接,積極征求相關專家建議,舉全縣之力實施,全面打造環云竹湖文旅康養產業圈,率先填補山西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空白。
二、把握兩個方向,強化引領抓創建
做大做強“山西好風光·最美云竹湖”這塊金字招牌,持續提升云竹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是市委、市政府對榆社云竹湖發展期望的核心所在。按照市委“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緊緊抓住規劃先行、品牌打造兩個重點,以規劃引領一體化推進云竹湖保護和開發,以品牌引領整體化進行完善提升,持續推動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抓好頂層設計。規劃是建設的靈魂。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創建思路,聘請國內文旅行業頂尖設計團隊北大博雅、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標準制定專家,科學規劃了近湖、中湖、遠湖三個區域發展重點,制定了近期成為省內旅游勝地、中期成為國內旅游勝地、遠期成為國際旅游勝地三個發展目標,積極構建目標、戰略、行動計劃“三位一體”規劃體系,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統一,確保云竹湖保護與開發有章可循、有序推進。
二是堅持品牌引領,提升創建品質。品牌是建設的關鍵。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必須持續擦亮“山西好風光·最美云竹湖”這塊金字招牌。一方面在品牌宣傳推介上下功夫,通過舉辦“山西榆社縣云竹湖休閑旅游垂釣節”、環湖自行車大賽、環中國國家公路自行車賽、半程馬拉松賽、環湖徒步大賽等文體活動,持續放大品牌效應。特別是投資3.8億元,修建了云竹湖26公里的環湖公路,高質量承辦了2019年全國二青會公路自行車賽,被大賽組委會贊為華北地區環湖最美賽道,使得“山西好風光·最美云竹湖”的品牌效應持續放大;另一方面在品牌拓展延伸上下功夫,深入挖掘利用榆社的特產和特色資源,提高旅游商品設計和生產能力,以“金字招牌+特色品牌”的效應顯現,進一步提升了云竹湖的知名度,鼓起群眾的“錢袋子”。
三、聚焦三個重點,綜合提升抓創建
市委、市政府強調“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按照“保護原生態、打造新生態”的發展思路,一體化推進生態修復、水態治理和業態開發,進一步把準生態方向,保護生態空間,厚植生態底色,高質量發展生態經濟,促進自然資本的實現和增值,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大力度改善生態水態,不斷夯實發展支撐。在生態修復方面,榆社縣連續5年投入資金在云竹湖周邊開展飛播造林,積極推進國家林草局新造人工林、國家儲備林和森林康養基地建設,精心打造了“環云竹湖生態畫廊”。在水態治理方面,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云竹湖湖長的組織領導機構,組建專業隊伍,精細化管護,區域化監測,持續保護一湖碧水。在綜合提升方面,傾力實施市委、市政府為云竹湖量身定做的、投資15億元的云竹湖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高標準推進基礎設施、湖岸保護、山體增綠增彩、道路美化亮化、大地彩化、村莊立面整治和景觀打造“七大板塊”建設,26公里環湖路配套完善7類市政管網,54公里湖岸線完成綜合治理,14萬株樹木映綠裸露山體,高質量立面整治沿線9個村莊房屋,“一環”“三島”“四濕地”30余處景觀效應顯現,云竹湖生態面貌煥然一新、生態品質全面提升。
多元化推進業態開發,不斷提升創建實效。在市場化運作方面,搭建了云竹湖發展促進中心、開發建設投資公司兩個投融資管理平臺,撬動社會資本開發旅游產品。近年來,引進景峰集團,累計完成投資10億元,相繼打造游客接待中心、景觀大道、云竹驛、親水碼頭及棧道、水上運動中心等重點工程,景區建設初見成效。在融合化發展方面,重點打造文化旅游產業。以邱占祥院士工作站、國家地質公園、縣級化石博物館為牽引,多元化開發“化石+旅游”“文化+旅游”“科普研學+旅游”等新業態,并與全國20余家旅行社和6所研學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吸引“一日游”“兩日游”游客4萬余人。提升打造康養度假產業。以湖岸村落、臨湖景觀等資源為核心,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精心打造向陽村主題農家樂、偏良碼頭、帳篷酒店等,讓湖區群眾端上“生態碗”,吃上旅游飯。逐步開發以濱湖、森林等環境為依托的自然療養機構和養生中草藥種植產品,積極構建集養生、養心、養情于一體的山水生態型康養度假區,年內住宿人口達到1萬余人。持續打造休閑運動產業。以環湖綠道為紐帶,構建云竹湖綠色運動廊道,串聯水上運動基地、卡丁車基地,結合運動管理、賽事舉辦等逐漸完善戶外運動體系,打造云竹湖水、陸、空多維度的休閑運動體系?!拔穆?康養+運動”的融合發展模式效應已經顯現。
四、完善四個體系,強化保障抓創建
加快創建云竹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必須堅持久久為功,持續發力。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完成好歷史使命,需要保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戰略定力”的要求,持之以恒在完善旅游設施上下功夫,在拓展旅游產品上做文章,以更加有力的保障服務,推動旅游產業提檔升級,實現更可持續發展。
一是完善信息服務體系。堅持游客主體、便民利民的原則,線下加大力度對云竹湖景區、高鐵高速周邊道路的標志標牌進行提質改造,線上依托政務網、抖音、微信等網絡平臺,定期不定期發布旅游、氣象信息。通過線上線下雙向發力,為游客出行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務。
二是完善宣傳推介體系。加強與新華網、中國旅游報、騰訊網、搜狐網等40多家媒體的合作,制作播放云竹湖旅游專題宣傳片,發布稿件60余篇,點擊量突破1000萬次。
舉辦云竹湖旅游開發暨招商引資新聞發布會,吸引了10余戶企業來榆洽談,簽約5戶,落地3戶。不斷加強與山西晚報對接,主動融入“尋訪山西文化新名片”活動,進一步擦亮化石之鄉、古建之鄉等文旅名片,不斷提升云竹湖的文化底蘊和內涵。
三是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建立文旅和云竹湖管理部門牽頭督查指導、鄉鎮屬地管理、景區主抓落實、相關單位各負其責、積極參與的監管服務體系,進一步強化監督管理,規范旅游市場秩序,提高旅游綜合服務水平。2023年組織開展旅游行業管理及執法人員培訓3次,開展旅游交通環境、游覽環境、旅游住宿環境、旅游餐飲環境、旅游安全等“五項治理行動”,檢查旅游經營單位、經營主體100余家,全力保障文旅市場平穩有序、快速發展。
四是完善全域旅游體系。全縣全域免費公交,免費開放縣城區公共停車場,全面方便游客出行??h化石博物館、悟云山、文峰塔等同步向云竹湖游客免費開放,逐步實現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努力打造高質量全域旅游樣板區。
榆社縣將在市委“156”戰略舉措的指引下,舉全縣之力抓好創建工作,早日建成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加快走出一條欠發達地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轉型路子,在全市文旅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中樹立榆社樣板、作出榆社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