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日報時間:2024-01-2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山西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素有中華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之說。目前我省有各類民間藝人約30萬人,但他們大多年事已高,技藝面臨失傳,他們的技藝大部分都是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著,他們大都遵循著古老傳統的做法,一些絕技,寧可失傳也不愿意輕易拿出來。近年來,我省各地政府雖然在傳承民間藝術文化方面做了很多事,但是在規范化、實用性方面還存在不足,鑒于目前民間藝術家的實際狀況,我建議從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重視發掘我省瀕臨失傳的民間藝術家和他們的藝術,要組織人員到各市縣,普查和發現民間藝術人才,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況,選擇當中有價值、有代表性的藝術成就,加以挖掘保護,請他們到中小學乃至大學去開設民間藝術課堂。用現代化知識,結合老藝術家手中的絕活,去創新、去發展,真正實現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其次,打造一年一次或兩年一次的“山西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和“山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交流會”等品牌活動。通過舉辦各種藝術博覽會、交流會來更好地提升我省民間藝術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把山西的民間藝術家和民間藝術推廣出去,讓全國和全世界了解山西,了解山西的風土人情,了解山西的5000年文化底蘊。
第三,相關部門可以為藝術家們打造一個合適的、用于創造的活動基地,提供一定的創作條件,讓相關部門和機構介入,招募吸納一些志同道合、熱愛民間藝術的人士擔當管理人員,為民間藝術家解決后顧之憂,讓他們安心創作、安心育人,開設大講堂,不定期地組織老藝術家上臺授課,為熱心于民間藝術的群眾講課、輔導,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推動民間藝術健康有效地傳播和發展。
省政協委員 劉貴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