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01-19
“一年來,我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對晉中國家農高區的各項工作有了更加系統的認識,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也有了改進,更加堅定了我今后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明確了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建設、做好產學研工作的思路?!弊鳛槲沂?023年引進的山西省科技博士服務團成員之一,來自中央財經大學博士溫鋒華說。
溫鋒華表示,今后還將繼續加強與掛職單位的聯系,持續發揮好橋梁作用,為促進晉中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晉中有干事業的機會,有干事業的舞臺,也有干成事業的環境?!?名博士服務團成員如是說。
2023年,在省委組織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共接收6名中組部、團中央和山西省科技博士服務團成員掛職鍛煉。一年來,市委、市政府把博士服務團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人才工作戰略部署、促進區域人才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作為推動市?!半p融雙創”、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服務保障,盡力創造條件讓他們施展才華,在全社會營造出愛才敬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圍。
精準對接 厚植干事創業的沃土
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人才,優秀的人才需要放到合適的崗位上。
對博士們來說,最理想的境界就是能夠有一個合適的崗位施展才干,實現人才資源與地方需求的有效對接。
博士服務團來晉中之前,市委組織部就廣泛開展摸底調研,摸清各地各部門的人才需求實際。在申報需求時,結合晉中國家農高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轉型綜改示范區建設,將產業轉型、現代農業、鄉村振興、文物保護作為重點選派崗位,因事設崗、因崗擇人,確保把博士服務團放在全市高質量發展最急缺、最吃勁的崗位。
博士們到崗時,市委組織部與博士服務團進行座談交流,了解掛職博士的基本情況、專業特長和工作打算,給他們交任務、壓擔子,幫助他們盡快進入角色。具體分工時,結合專業特長和崗位特點確定分工,做到專業對口、人崗相適。在日常工作中,各掛職單位放手交任務、大膽壓擔子,讓掛職博士真正“掛實職、做實事、出實效”,確保職、權、責相統一。
合適的崗位加上大膽的使用,讓博士們如魚得水、大顯身手。如晉中市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山西農業大學教授劉豪,依托學校組建指導專家團隊,改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技術;在晉中國家農高區管委會掛職副主任的中央財經大學博士溫鋒華,帶領技術團隊為太谷區胡村鎮敦坊村編制《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成功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產才融合 打造創新聯動的生態圈
信息時代,無論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還是大數據、生物醫藥,這些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產業,無一不是由新技術帶來的新產業,進而形成新的生產力。
當前,我們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關鍵就在科技創新,根本在于對優秀科技人才的“引、育、留、用、服”。
一年來,我市積極推動產業需求與人才供給的精準匹配,讓高端人才在新興產業建功立業。
綜改區晉中開發區的6000余家企業,多以中小型傳統制造業為主,數字轉型基礎相對薄弱。如何通過龍頭企業帶動,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當地招商引資的比較優勢有哪些?
2023年2月,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博士周斌來到綜改區晉中開發區掛職管委會副主任。到崗后,周斌多次走訪調研、深度調研,提出了“轉觀念、重合作、建中心、強基礎、樹標桿”的“對癥藥方”。
他將綜改區晉中開發區組織申報和建設省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作為自己的年度“一號任務”,牽頭組建1個領導專班和2個工作專班,啟動了山西省第一批省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的籌建和申報工作。經過多方努力,最終綜改區晉中開發區被成功認定為3家區域型省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之一,綜改區晉中開發區數實融合邁出了新步伐。
晉中市轉型綜改促進中心副主任、太原科技大學教授劉斌,發揮專業優勢,破解轉型難題,促成學校與綜改區晉中開發區、榆次、祁縣、平遙、介休的52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推動建立1個博士創新站、6個中試基地、4個產學研合作基地等22個創新載體,為我市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載體打造 構建聚才育才的雙循環
2023年9月,晉中市博士大講堂啟動儀式暨首場博士大講堂在山西海玉園食品有限公司舉行,科技博士服務團成員、山西農業大學教授劉中華,為全市農業領域項目代表解讀“三農”政策、中央一號文件,并結合晉中市農業概況,提出相關意見建議。這是我市打造高校與晉中的“博士信息”供需庫,架起“知識聯通”友誼橋,加快推動城校融合、產學融合、聯盟創新、創業孵化“雙融雙創”的縮影。
除充分調動博士們的工作積極性、發揮其個人專長外,我市還注重發揮博士服務團的團隊優勢,組織開展了“智匯晉中、服務有我” 博士服務團基層行活動,舉辦了“弘揚太行精神 服務轉型發展”國情研修班,組織博士進機關、進企業開展“博士大講堂”,講解轉型發展、數字經濟、現代農業等方面講座,為博士們了解市情、服務縣(區、市)發展提供了平臺。
為了讓博士們更好地進入角色,我市將掛職博士納入晉中市委聯系服務專家范圍,組織掛職博士參加市管干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培訓班,加強思想聯系和情感溝通,按照《山西省科技博士服務團工作管理辦法》要求,充分保障柔性引進人才的食宿等待遇,使博士服務團的管理服務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在積極聚才的同時,也要大力育才。我市突出博士團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大引智力度,推動建立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優勢互補和利益共享機制,提高配置創新資源的動力和實施自主創新的能力。市文旅局副局長、太原理工大學教授何斌結合其專業優勢,開展平遙古城墻預防性保護研究工程研究,與太原理工大學、平遙縣委組織部合作共建“平遙古城墻預防性保護和利用黨員志愿服務隊”“黨建實踐教育基地”。 聯合介休后土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成功申報山西省科協“博士創新站”,共建“黃河流域(晉陜豫)后土廟建筑與土木工程技術聯合研究室”,依托這一項目,培養更多的創新型實用型人才。
記者 雷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