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昔陽北盛種植專業合作社玉米烘干塔。記者 張浩亮 攝
萬里浮云卷碧山,瀟河之源起歡歌。
潺潺瀟河水自昔陽陡泉山西麓的馬道嶺流出,蜿蜒而下,奔流不息于晉中大地上。昔陽縣沾尚鎮是晉中母親河——瀟河的發源地,環抱綠水青山間,馳而不息向綠行,柔情善待源泉,傾力守護青山,盈山河青綠,厚發展根基,讓母親河在綠意蔥蘢間、在高質量發展中久久流淌。
冬日時節,記者從榆次出發,探源溯流,登至陡泉山間,抬眼望去,刻有“不忘初心,善待源泉”青石與覆蓋著皚皚白雪的蒼松翠柏相互映襯,靜謐悠然。沿河而行,一泓清水,兩岸錦繡,沾尚鎮處處激蕩著高質量發展的旋律,奔涌著砥礪奮進的熱情。山上山下,一靜一動,以綠為底,生態作筆,勾勒出沾尚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青綠畫卷,也彰顯出昔陽縣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信心與決心。
一頭牛走出生態路
“沾尚鎮山好、水好、樹好?!闭瓷墟傸h委副書記、鎮長鞏卿瑋熱情介紹著:“全鎮山多林多,氣候高寒,林地面積達39.6萬畝,森林覆蓋率約為34%,發源有瀟河、清漳河等水系?!?/p>
如何護好這青山綠水,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巧念養牛生態致富經,是我們走好生態之路的重要舉措之一?!膘柷洮|指了指田野里的秸稈包,說道:“秋收過后,田野里鋪滿玉米秸稈。焚燒秸稈容易引發森林火災,破壞綠水青山。于是,我們聚焦問題短板,發展秸稈養牛,全力答好生態綠色答卷?!?/p>
解決秸稈焚燒問題,“疏”比“堵”更管用。沾尚鎮在做好宣傳引導的同時,將秸稈禁燒與秸稈綜合利用有機結合,通過招商引資、引回創業人員等多種渠道,大力發展秸稈養牛,以一頭牛為牽引,巧打“組合拳”,有效消化秸稈存量,實現“?!省f稼—草料—?!鄙鷳B農牧循環發展,既解決當地農民露天燒秸稈的問題,減輕焚燒秸稈帶來的環境壓力,又變廢為寶,構建起一條農民增收的綠色產業鏈,變成了“綠色財富”。
行至沾尚鎮瑤會村吉潤農牧有限公司養牛場,一排排寬敞整齊的標準化圈舍映入眼簾,一頭頭膘肥體壯的牛兒悠閑地吃著草料。而在不久前,這些草料還是鋪在農田上的秸稈。
“巧用秸稈養牛經濟又環保。我們養牛場現有800多頭牛,不僅可以消化附近村莊的玉米秸稈,還帶動部分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田間地頭被隨意丟棄的玉米稈成為了牛兒的營養餐,再變成肥料還田,提升了耕地質量。”牛場負責人王海青算著“養牛賬”,談起“生態經”,笑得合不攏嘴。
生態養牛,讓沾尚青綠生態畫卷更加美麗,也讓鄉村振興更有“犇”頭。
一甕酸菜腌出好前景
一方山水養一方群眾,育一地產業。
“我們厚植生態底色、突出發展特色、彰顯鄉土本色,在保護好源泉的前提下,利用瀟河源、清漳源的優質水,承襲傳統產業發展布局,發展農產品特色加工業,既能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也不會因盲目引進產業而引起‘水土不服’,造成環境污染?!膘柷洮|說。
深秋初冬時節,沾尚鎮格外熱鬧,繼沾尚“原火”辣椒醬、“安豐”胡麻油、“沾尚”豆腐、“晉之道”白酒、“松曲”礦泉水、“瀟河源”醋等農特產品相繼問世后,沾尚又添新寵兒——“瀟河源”酸菜。
沾尚鎮錨定本地特色傳統手工“酸菜制作”產業,用一甕酸菜“腌”出好“錢”景。走進沾尚鎮新口上村大南峪經濟合作社,村民正在有序地操作機器清洗、切片、腌制……一派熱鬧景象?!罢瓷歇毺氐牡乩憝h境與氣候條件,讓我們生產的酸菜口感更加鮮美、儲存時間也更長。酸菜以芥菜為主料制作而成,經摘選、凈洗、切絲、蒸煮、冷卻等工序,配以自涌山泉和多種秘制香料熬制漿水,經發酵,酸脆可口的酸菜就制成了?!必撠熑藯钫紤呀榻B著。廠內設有初加工車間、流水車間、包裝傳送間、冷庫等功能區,可年產200缸約10萬斤酸菜,帶動20名勞動力人均月增收3000元左右。
除了發展酸菜合作社,沾尚鎮還充分利用農戶家庭院落、房前屋后閑置空地,發展庭院特色手工培育“家庭芥菜坊”,做到設備、包裝、菜缸、標識、度量衡“五個統一”,采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進行家庭分散加工、集中收購代賣,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家住沾尚鎮的田慶華高興地說:“沾尚有腌酸菜的傳統,以前,種植的芥菜都是自己吃,從來沒想過可以銷售變現錢,增加收入。真好!”
從田間到舌尖,一甕酸菜闖出了特色致富路。
一粒種子種出產業鏈
8月12日,昔陽縣沾尚鎮玉米烘干塔項目落成投入運營。
這一好消息引得全鎮人民歡呼,意味著沾尚鎮實現農民種植半托管到全產業鏈托管的完美轉變,對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基地和現代化農業服務體系、解決農民秸稈處理難題、加大飼草化和利用率等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春天,合作社把種子種下;秋天,看著收割機收獲,我們站在田頭就能輕松點錢,不用再擔心種糧、收糧、曬糧、賣糧的問題。”家住沾尚鎮的閆翠增老人樂呵呵地說。他告訴記者,他家有兩畝田地,隨著年齡增長,本以為田地會荒置。令人驚喜的是,沾尚鎮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實現了“種—產—烘—儲—銷”一體化服務,尤其是今年玉米烘干塔的建成,讓鎮里人實現了種糧、收糧、曬糧、儲糧、賣糧全產業鏈托管。
沾尚鎮是玉米種植大鎮,平均年產量可達10萬噸。為保障玉米品質、拓寬銷售渠道,解決農戶曬糧難、賣糧難的困難,今年,沾尚鎮投資200萬元,由昔陽北盛種植專業合作社投入建設玉米烘干塔項目。項目的建成,提高了村民的經濟收入、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實現了政企及消費群體多方共贏,持續為鄉村振興聚能蓄力。
走進沾尚鎮瀟河源農產品儲備加工產業園,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農機機械,玉米烘干塔就坐落于此。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玉米烘干塔采取村企聯營模式運行,內設烘干房、玉米儲存庫、項目接待服務室等基礎設施,日可處理標準化玉米80至100噸。玉米烘干塔的運營,減少了農民由于曬糧不及時可能導致糧食霉變的損失,方便了農民就近、就地賣糧,又節省了農民在玉米銷售過程中的脫粒、運輸等費用?!?/p>
一方山水成就金飯碗
“讓青山綠水有靈魂,讓沾尚文化有載體?!闭劶叭绾巫龊谩拔霓r旅+”產業融合,鞏卿瑋說:“首屆瀟河源‘清涼小鎮’露營帳篷節的舉辦就是一次積極探索?!?/p>
依托山高水長、氣候涼爽、景色宜人的自然條件,沾尚鎮打造聚集“生態農業、休閑康養、紅色研學”為一體的瑤村休閑露營地,舉辦首屆瀟河源“清涼小鎮”露營帳篷節,成功走出一條將好山水變為好資產、“涼”資源打造為熱產業的路子。
鞏卿瑋告訴記者,露營地設有游客接待中心、燒烤娛樂活動廣場、親子水上皮劃艇、兒童游樂區、帳篷區、特色窯洞民宿以及綠化、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吸引廣大露營愛好者前來參加,推動沾尚鄉村旅游火了起來。沾尚生態優勢逐步變為了經濟優勢,生態收益正成為了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
漫步沾尚鎮,所見皆風景。談及下一步如何發展,鞏卿瑋信心滿滿地說:“沾尚鎮傾情護好青山綠水,正在全力構建以‘文農旅+’產業融合觀光環為紐帶,發展瀟河川現代循環農牧產業帶、龍門川紅色生態文旅體驗帶、清漳川現代生態菌菜產業帶的‘一環三帶’?!?/p>
沾尚鎮以綠色生態為底,從源頭守好碧水青山,串聯起山水人文經濟,特色產業多點開花、齊頭并進,一幅鄉村振興生動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記者 孔德青 李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