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3-12-22 09:21:57
黨的好政策怎樣常態化進社區?退休閑在家,如何用己所長繼續“發光發熱”?老舊小區改造如何高質量推進?民生無小事,這些困擾群眾的問題怎么解決?今年以來,介休市西關街道聚焦群眾需求,以“五進五到”工作法持續深化“黨員主動領、居民熱線提、支部按需派”的民生實事動態調整機制,從解決“一件事”到辦好“一類事”,用心用情用力破解民生難題,不斷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進庭院
政策宣講到家門口
“做居民的貼心人,把政策送到家門口”是“青年新聲”的服務宗旨。這支由48名青年黨員組成的宣傳小分隊,是街道里政策宣講的“先鋒隊”,也是“主力軍”。理論枯燥乏味?宣講無人喝彩?才不是?!疤幸馑剂?!”家住金融路社區的韓永明之前就咨詢過“一老一小”政策,在聽完關于“幸福養老工程”宣講后感嘆,“從一個政策咨詢到相關政策宣講,他們用我們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青言青語’,以‘服務+宣講’這種接地氣的方式,把黨的聲音傳到了我們身邊?!苯刂聊壳?,小分隊共開展相關政策、條例現場宣傳50余次,“青言青語”微宣講8次,結對幫扶年老體弱黨員“送學上門”26次,解答居民疑惑160項,讓群眾“到處問”轉變為黨員“門口講”,讓政策“宣”出特色、講到深處、“聲”入人心。
進網格
能量釋放到家門口
12月15日,在宏順路社區的老年健康咨詢室內,退休黨員趙紅萍和郝樹榮兩夫妻正結合自己作為醫生多年的工作經驗,為居民提供老年健康用藥和護理知識服務。親子關系公益講座、法治公益課堂、鄰里矛盾調解、老年健康咨詢……西關街道充分組織調動轄區內在職黨員,按照自覺自愿、發揮專長的原則,組成“黨員先鋒”志愿服務隊,以“網格閃亮星”的新身份融入網格,依據之前網格內問卷調查反映的突出問題,以“點”擴“面”為群眾針對性地解決面臨的現實問題。截至目前,已組織退休老干部、教師、法官、律師、醫生等在網格中開展相關活動30余場,小網格迸發出大能量。
進小區
矛盾化解到家門口
西關街道把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作為基層治理的有力抓手,通過資源整合、力量集聚、效率提升,形成以“有事來商量”平臺為牽引,宏順路社區“四四工作室”、汾秀街社區“紅色管家”、金融路社區“小宋說事兒”、綿山北街社區“社區聊吧”等矛盾調解平臺為依托,小區黨員齊帶動的矩陣式調解平臺,同時把“三官一律”(法官、警官、檢察官與律師)政法力量引進社區治理,持續健全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目前,已協商解決房屋漏水、遮擋陽光、工資拖欠、房屋裂縫及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的矛盾糾紛問題40余件,基層治理正在通過群防群治的新模式,為平安介休建設注入新的動力。
進街巷
訴求辦結到家門口
群眾反饋的急難愁盼問題如何快速回應、妥善解決?西關街道緊密對接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建立起社區自行整改、街道統籌整改、部門聯動整改的分類整改機制,對重復來電和同類型來電進行分析跟進,推動群眾合理訴求實現閉環辦理。
作為“街長”,街道辦事處主任張靜在接到反饋安益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滿足不了居民使用需要的問題后,第一時間調研小區居民充電樁需求,在同物業多次溝通協調后,最終破解了充電樁管理難題。隨后,全街道開展了持續性的充電樁調研摸底和及時補充工作。從辦好“一件事”推廣到解決“一類事”,從個性小事中找尋共性,是西關街道緊抓源頭治理、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生動實踐。截至目前,街道共圓滿解決轄區內群眾基礎設施類、物業服務類和公共服務類民生訴求129件。
進社區
多元服務到家門口
依托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西關街道將便民服務與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深度融合,持續擴容社區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充分發揮社區在解決問題、服務群眾的“前哨”作用,堅持月月有主題、月月有活動。街道共發動相關社會組織開展常規理發、推案板、義診活動20余場,惠及1000余人;開展回收舊物“微行動”“愛在重陽 情滿金秋”敬老月等活動10余場;打造“五線共筑溫暖之家”“陽光啟航大學生志愿服務”等一批志愿服務品牌,參與黨員群眾已達2000余人次,真正把多元服務凝聚在聯系服務群眾第一線。
記者 范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