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3-12-14 09:40:39
海玉園(農高區)食品產業園,把小糕點做成大產業,帶動全市雜糧功能食品產業集群發展;吉利汽車晉中基地,支撐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昂起“龍頭”;中通物流園,正在加快向輻射區域更廣、集聚效應更強、服務功能更優、運行效率更高的綜合性物流樞紐邁進……
從簽約“播種”,到開工“生長”,再到投產“收獲”,2020年以來,全省開發區壓茬推進、滾動實施、接續發力的“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在晉商故里熱潮奔涌。
發展是第一要務,項目是第一支撐。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在加快轉型發展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鉚足“拼”的勁頭,掀起“攻”的態勢,加快“沖”的節奏,強化項目發展支撐,強化項目謀劃儲備,強化項目服務保障,以項目建設的提質提效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四年時間,全省開發區13次“三個一批”活動中,我市承辦了4次全省主會場任務。尤其在2022年、2023年的7次“三個一批”活動中,累計實施項目443個,總投資1233.9億元。其中,簽約項目141個、開工項目146個、投產項目156個。
提質改造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謀篇布局未來產業……從城市街區到田疇沃野,從標準化廠房到現代化車間,上百個工程項目建設正以全速奔跑的姿態抓機遇、搶進度,牽引晉中發展的快車奔騰向前。
在“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拼搏爭先的賽場上,晉中何以爭先?
秘訣之一,在于招商引資的響鼓重錘。黨政領導“走出去”帶頭招商,重要客商親自拜訪、重大項目親自洽談、重大活動親自掛帥、重點問題親自協調解決;精心組織開展各類推介活動,把各地知名企業“請進來”共謀發展,夯實招商工作基礎;各開發區利用園區招商、產業鏈招商、展會招商、小分隊招商和專業機構招商等多種形式對接項目企業,大項目、好項目紛至沓來。
秘訣之二,在于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用好項目建設“四全工作法”,大力提升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同時,持續提升園區承載力,完成平遙、靈石、太谷經開區調區,提升開發區項目承載能力。
秘訣之三,在于推動機制的常態長效。定期召開工作分析會,對開發區“三個一批”項目進展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科學研判、精準施策,加強對重點項目跟蹤督導,及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協調推進堵點難題,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攻,一個瓶頸一個瓶頸地破,堅決防止項目擱淺、推進緩慢。
圍繞項目簽約落戶、開工建設、投產達效,我市拿出的種種舉措,為重大項目建設結出累累碩果,厚植了優渥的土壤。
構建項目快建早投好環境,我市各開發區也在以“暖心服務”換“真心滿意”。
“金牌”團隊、“VIP”服務,已經成為靈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項目建設不可或缺的“標配”。他們推行一項目一管家模式,針對項目建設中遇到的疑難雜癥,組建了由管委會主任、副主任掛帥的“金牌”團隊,對政策落實類問題進行“點辦理、批服務”,對歷史遺留問題堅持“一事一案、專班攻堅”,對快速辦結問題“事不過夜抓落實”……保證項目按時投產達效。
“只要企業定了干,一切手續我來辦!”太谷經濟技術開發區持續開展入企服務,繼續推進“進企業、大調研”“半月談、月月見”等活動,同時,還建立了從企業引進、建設、投產、經營全環節全周期服務鏈,制定了《招商引資代辦服務制度》,為所有招商引資簽約項目代辦服務做好公司注冊、項目備案、銀行開戶、稅務登記等工作。
“一窗辦、一網辦”,讓企業家投資順心安心更舒心。壽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進駐大廳,不斷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目前,開發區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的政務大廳基本建成,服務內容與場景越來越豐富,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企業獲得感、滿意度顯著增強。
……
乘著發展的東風,各開發區不僅迎來蝶變躍升、跨越發展的新階段,也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和創新資源集聚的“主陣地”。
沿著開發區一路行走,項目招引一路高歌,建設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綜改區晉中開發區總投資50億元的大恒能源7GW光伏垂直一體化項目、總投資37億元的山西光存信息存儲產業園項目、總投資30億元的晉能控股年產8GW高效N型單晶太陽能電池項目和總投資10.9億元的中航蘭田專用車及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項目;靈石經開區總投資31.7億元的210萬噸/年焦化提標升級改造項目;太谷經開區總投資30億元的中天釩業瑪鋼補鏈賦能項目;平遙經開區總投資16.5億元的2萬噸/年高端工業用細顆粒各向同性石墨材料產業化項目;介休經開區總投資10.2億元的瑞鑫煤化焦爐煤氣碳減排制LNG聯產氫能項目;榆社經開區總投資10億元的負碳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地實施、快速推進、達產達效,為進一步拉動我市經濟增長,加快轉型發展提供了充足動能。
建好一批項目,搞活一片產業,帶動一方發展。一個個各具特色的重點項目,一批批關乎未來發展的創新成果,正匯聚成一幅氣勢恢宏的畫卷,在晉中大地鋪展開來。
本報記者 郭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