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3-12-11 11:14:36
“積極發揮傳媒學院師生在新媒體等方面的優勢特長,大力宣傳推廣我市特色農產品?!?1月23日,在山西傳媒學院,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武建林帶領“雙包三聯”工作組及山西海玉園食品有限公司、山西豐谷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山西華頓什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7家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與師生展開了一場政校企深入對話。這是市農業農村局深化主題教育的具體實踐,也是提升我市農業綜合效益的具體行動。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農業農村局聚焦主體關切、發展堵點,優化升級具有晉中特色的“行政推進+技術服務”雙承包責任制和“聯項目、聯主體、聯農村”聯動制“雙包三聯”服務機制,充分發揮“市縣聯動、部門協同、群策群力”作用,深入基層辦實事、解難題,全力推動全市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抓重點+梯次推
項目落地促發展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發展”,這是“雙包三聯” 工作組一以貫之的工作理念。
在主題教育中,他們緊盯項目落地的卡點,疏解項目實施的堵點,精心組織、精準調度,推動1個國字號、3個省字號重點項目落戶我市。
1個國字號即壽陽縣成功入選2023年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創建成功后晉中將以建設“華北有機旱作農業之芯”為總定位,以玉米綠色循環產業鏈和城郊“特”“優”農產品直供鏈為方向,打造全國有機旱作農業高效示范標桿和現代農業創新高地。
3個省字號即總投資14.55億元的山西東輝牧業年產10萬噸牛肉制品冷鏈項目、總投資5.2億元的山西東輝牧業先正達現代農業科技產業示范園項目、總投資2.5億元的祁縣優然牧業奶牛牧場項目。目前,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為我市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勁動力。
以這4個國家、省級重點項目成功落地為突破,“雙包三聯”工作組指導全市分類梳理、統籌實施、梯次推進總投資7.8億元涉農項目落地落實。組織各級各類主體申報儲備生產發展類、鄉村振興類、高標準農田類等6大類73個項目,共計2.4億元,主題教育激發的強大精神動力已轉化為推進項目建設的切實行動。
走出去+引進來
組合營銷助增收
今年9月,我市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召開了以“晉膳天下 特優晉中”為主題的晉中農產品招商引資大會,推動全市八大類150余種“特”“優”農產品走出山西、走向北京,簽約額達3783萬元,北京新發地成為晉中“特”“優”農產品進軍全國的“橋頭堡”,“晉中味道”也通過首都“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走進千家萬戶。
參會企業山西豐谷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郝衛芳說道:“過去,雖然我們有品牌,但銷售價格不太理想。政府為我們搭建了產銷對接橋梁,拓寬了銷售渠道,本地的產品也能賣上一個好價錢?,F在,我有信心和底氣,能夠帶領更多的農民朋友走上致富的道路?!?/p>
開展主題教育,市農業農村局把為群眾辦實事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幫助新型經營主體銷售增收?!半p包三聯” 工作組先后多次前往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山西傳媒學院及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開展實地調研,了解主體的經營理念和銷售困難,聚焦解決農業企業品牌影響力弱、“特”“優”農產品銷售渠道窄等問題,推動一批農業品牌走出山西,全年組織企業參加各種展會共計15次,通過品牌培樹與營銷促銷有機結合,全方位叫響晉中特色農產品品牌;扶持了一批產業化經營主體走進晉中,打造榆次區東陽鎮等5個市級專業鎮,成功推薦神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進入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隊伍,全市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26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6家,省級龍頭企業96家。
點對點+面對面
精準服務解難題
“倒春寒導致果樹授粉不良,梨果產量下降怎么辦?”“果實采收后抓緊時間施基肥,增強樹體抗逆性,為來年豐產打基礎,再遇寒潮時,通過預警信息及時采取大水漫灌、熏煙措施?!苯衲昵锸諘r,“雙包三聯”工作組來到壽陽縣常村玉露香梨種植基地,積極為果農解決受寒潮天氣影響后的田間管理難題。
“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落地難”,是“雙包三聯”工作組一直以來致力解決的問題。結合主題教育,工作組通過開展“點對點”聯系、“面對面”服務,把政策、技術,用保姆式的服務送到田間地頭、送到農業主體和農戶手中,今年已累計開展政策宣講活動258場,培訓農民1.5萬人,遴選主推技術、品種示范面積229萬余畝,技術指導新型經營主體780個,服務農戶1.43萬戶。
聚力良種與良法,“雙包三聯”工作組在全市推廣包括冬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和玉米“品”字形種植在內的12種新技術和5種新模式。其中,累計推廣10萬畝玉米深松密植豐產技術和3萬余畝玉米“品字型”通透式種植模式,比常規種植每畝增加1000至1500株苗,畝產增加20%以上。今年10月,經省專家組測產,壽陽縣景尚鄉玉米種植示范區單產突破2540斤,創全省最高紀錄。
此外,在全市示范推廣玉米、谷子、高粱、大豆、蔬菜、雜糧等共計325個適宜品種,挖掘品種最大潛力,推動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武建林告訴記者:“通過‘雙包三聯’服務,‘三農’干部下沉一線,包縣包村包主體、到村到戶到田頭,他們送農情信息、送農業技術、送項目推進辦法、送市場營銷模式,他們服務基層不干擾基層、服務企業不增加負擔、服務農民破解難題,以實實在在的成績推進主題教育在鄉村沃土上見行見效。”
記者 楊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