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3-11-27 08:47:39
食用菌長勢喜人。記者 張浩亮 攝
“一般菌菇的最佳采摘時間是長到8至10厘米的時候,每年的4至11月是菌菇采摘季,旺季時一筐菌菇能賣到50元?!闭f起采菇的事兒,和順縣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食用菌園區負責人梁瑞忠滔滔不絕。11月22日,記者在和順縣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食用菌園區看到,一座座菌棚錯落有致;菌棚內,菌棒整齊排列,菌菇長勢喜人。
和順縣是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程度深。在脫貧攻堅期,該縣實施了41個深度貧困村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進入鞏固銜接階段,為確保易地扶貧搬遷戶“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和順縣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附近打造了和順縣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食用菌園區。該項目于2019年底全部竣工,共建設840座標準化食用菌大棚,分鳳臺、白珍、南關、九京4個片區,并配套完善了水電路、圍欄照明監控等基礎設施和菌棒制作中心、冷藏銷售中心、菌菇加工包裝中心、廢棄菌棒生物質燃料加工中心等附屬設施,建成了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園區堅持政府主導、企業牽頭、生產托管、農戶參與的“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經營管理模式,帶動搬遷戶廣泛參與產業發展,通過股份分紅和勞務務工,實現穩定增收。
“我們在園區務工,一天能掙100元,一年下來能收入1.5萬元?!倍嗄陙?,秦楊樹村村民周娟只能在山里種植玉米、土豆,由于土地貧瘠,收成并不好。如今,搬出了大山,并在“家門口”實現務工就業,她感到無比開心。
和順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薛宇軍告訴記者,41個易地扶貧搬遷村分別組建了1個戶戶參與的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41個合作社以資產入股的形式,成立了和順縣和之鈺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并以委托經營管理的方式,聘請了管理運營團隊,制定了生產經營方案,保障了生產組織、技術服務、產品銷售等經營管理工作。今年,園區共投資1300萬元種植菌棒,實現了滿負荷生產。食用菌產品獲得GAP認證、有機認證,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遠銷廣州、北京、鄭州、石家莊、太原等地。
為了保障搬遷戶穩定增收,公司通過優先招聘搬遷戶勞務務工、培訓上崗等形式,變“搬遷群眾”為“職業農民”,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去年,帶動縣內務工就業200余人(次),其中搬遷戶46人,人均務工年收入達1.2萬余元。除勞務務工外,公司除把年終種植總收益預留50%作為下一年度的生產流動資金外,剩余部分全部分紅給搬遷戶,去年股份分紅戶均1000元。
“我們還鼓勵搬遷戶組建勞務服務隊,松煙鎮牛郎峪村的村民王瑞軍、義興鎮南溝村的村民白篆梅、義興鎮下虎峪村的村民李敏,分別組建了3支勞務服務隊,承包了園區的采菇工作。特別是王瑞軍組建的勞務服務隊達到了30余人,其中搬遷戶22人,勞務工資年收入達50余萬元,人均可增收1.6萬余元?!绷喝鹬医榻B道。
“穩得住、有就業還不夠,還要讓小小食用菌帶領搬遷戶走上致富路,走出新希望,讓大家收入更多,生活更有品質,不出遠門就有錢掙。”說起發展食用菌產業助農增收,薛宇軍底氣十足。
記者 楊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