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3-11-08 10:57:24
核心閱讀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市委、市政府始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通過落實全面“雙減”政策、實施學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動、義務教育擴優提質行動、高中學?!皵U容挖潛”和“內涵提升”行動、推進項目學習實驗等,使全市教育公平和質量顯著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回應人民群眾的期盼,是我市建功新時代的動力和源泉。
晉中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在一系列舉措中得以彰顯——
我市有中小學校1322所,在校中小學生(含幼兒園、中職)57.11萬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97.15%,普惠性覆蓋率達86%;五年改造197所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新增學位3000余個;聚焦強資源,引進布局了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晉中學校等優質學校;著力補弱項,對270余所義務教育學校進行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通過實施學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動、義務教育擴優提質行動、高中學校“擴容挖潛”和“內涵提升”行動,讓全市廣大青少年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
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行動,我們不僅體會到一項項教育惠民舉措的深度和溫度,更感受到市委、市政府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的初心和恒心。
從有到優
“上好學”照進現實
公平而優質的教育,承載著萬千家庭的美好向往。
9月10日,壽陽縣接受山西省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督導驗收,成為全省第一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為全省樹起了標桿。正是這個好舉措,讓壽陽適齡兒童享受到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的“紅利”。幾年前,由運城來到壽陽打工并定居的“新壽陽人”程斌的孩子,今年如愿上了壽陽縣一所公立幼兒園,他說:“幼兒園不但硬件好,教育理念先進,而且孩子們的伙食也非常好,一個月各種費用加起來才六七百塊錢,非常實惠。”
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為更好地滿足廣大家庭“上好學”的美好愿望,我市堅持普惠均衡原則,“從有到優”辦好基礎教育,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樣。全市義務教育綜合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入選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被中央深改辦列為向全國推廣的十大案例之一。
工作推進中,我市以示范標桿帶動全市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發展,今年,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9所,全額完成省定任務。新建、改造寄宿制學校68所,在榆次區郭家堡小學等9所學校實施放心午餐工程,在3個縣新建特殊教育學校,實現了市城區小學放心午餐和人口20萬以上的縣特殊教育學校“兩個”全覆蓋。與此同時,建成教育共同體124個,有效縮小了區域、城鄉、校級之間的差距。實施高中學?!皵U容挖潛”和“內涵提升”行動,推進高中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數字化轉型發展工程,新建了左權中學, 6所職業學校達到省定辦學標準。
為了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我市將“121”比學趕超考評機制融入到全市教育部門實際工作中,全面深化教育部門領導賽“治”、學校管理人員賽“育”、教師賽“課”、班主任賽“導”、教研員賽“研”、教育行政干部賽“效”等“六賽”活動,并將考評結果全市通報,起到了良好的鞭策和激勵作用。
提質減負
“雙減”再打加強針
“雙減”政策落實,事關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
10 月 15 日,教育部發布的《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正式施行。其中,有兩條內容抓人眼球:周末、法定節假日、寒暑假不得開展學科類培訓;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要積極申辦辦學許可。市教育局校外教育培訓監管科科長楊昌壯說:“對校外培訓行政處罰立規定則,目的是加強校外培訓監管,使校外培訓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2021年“雙減”政策落地以來,我市把“雙減”作為重要民生實事,作為年終考核各縣、各校的重要指標,堅持校內減負與提質兩手抓、校外治理和規范兩推進,通過壓總量、控時間、出臺作業管理辦法等,把該“減”的負擔減下來;通過創新推出課后服務系列課程,豐富課后服務形式,不斷拓展勞動實踐場所,把該“加”的內容加上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在推進校外治理和規范工作中,完善政策框架體系,從機構排查整治入手,重點開展校外教育培訓治理與監管護苗專項行動,市教育局等六部門出臺數據稽核專項行動方案,962個校外培訓機構稽核任務全部完成。其中,營業442個、轉型13個、停營37個、注銷470個。同時,大力宣傳校外培訓家長端App,專項整治面向中小學生的違規競賽,在義務教育階段推行“四書五諾”工作,即局長告校長書、校長告教師書、班主任告學生書、學校告家長書,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校外培訓機構舉辦者等5個群體分別作出公開承諾。根據校外培訓監管平臺數據和實地抽檢,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考評打分,考評結果納入縣區和機構年度考核。
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工作,全市釋放了持續推動“雙減”政策落地的強烈信號,提升了校內減負與提質質量,鞏固了學科類培訓治理成果,深化了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監管,營造出打擊違規培訓的高壓態勢,晉中校外培訓綜合治理做法入選全國“雙減”改革典型案例。
深化改革
提升課堂育人效果
“面對新課程標準,我們該怎么辦?”
“如何在市域范圍內整體提升課堂主陣地的育人效果?”
2021年以來,在北京師范大學“指向核心素養的項目學習區域整體改革”課題組的引領下,我市克服重重困難,通過兩年時間,以區域整體推進項目學習為載體,不斷豐富和發展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方法路徑,用實際行動初步回答了以上兩個問題。
據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7月,我市緊抓機遇,依托北京師范大學專家的學術力量,同北京海淀、豐臺,上海黃浦,浙江溫州四地攜手創建全國首批區域整體改革先行試驗區,開始穩步推進項目學習區域整體改革,共同引領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
在兩年的實踐中,我市逐步形成了1個項目、2個結合、3個環節、4個同步的“1234”項目學習區域整體指導模式,全區域、全學段、全學科、全要素推進項目學習之勢正在形成。目前,四級教研組織體系的優勢逐漸凸顯,特別是聯盟學科教研組充分發揮聯動上下的作用,累計組織項目學習研討活動59次。上學期,太谷區明星中學盟區、榆次區第五中學聯合體首次面向全市實地開放展示項目學習成果,生動活潑的真實課堂、異彩紛呈的項目案例,讓與會教師收獲頗多。另外,一線教師駕馭項目學習的能力不斷提升。教師們普遍認為,項目學習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改革和教師的專業成長,也促進了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能力和素養的提升。在全省舉辦的項目學習案例評比中,我市共有309個案例獲得不同等級的獎項。在山西省首屆中小學優秀試卷及優秀試題評選活動中,晉中獲得特等和一等試卷,試題的比例分別占到全省的26%、17%。
建設人民滿意的教育強市,既是人民的期盼,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在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我市將貫徹新發展理念,馳而不息、久久為功,不斷增強教育創新跨越的動力與活力,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文 / 記者 閆淑娟 圖 / 記者 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