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3-10-26 09:35:04
10月19日,由山西省工商聯主辦的2023山西省民營企業100強峰會在太原舉行,發布2023山西省民營企業100強榜單,我市17戶企業上榜,成為全省百強民企入圍數量最多的地市。
一直以來,民營經濟是我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市民營經濟起步早、發展快、成效好。特別是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下,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越來越好,民營經濟總量規模持續擴大,成為晉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此次我市上榜的企業分別是: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安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西金泉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吉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山西凱嘉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山西省平遙煤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介休市昌盛煤氣化有限公司、山西蘭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天星能源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東方希望晉中鋁業有限公司 、山西榆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谷恒達煤氣化有限公司、靈石縣億林煤化有限公司、海納實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西聚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昔陽豐匯煤業有限責任公司、誠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省民營企業100強系列榜單發布活動已連續舉辦7年,成為我省民營企業展示、分享、交流的重要平臺,在民營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引領、履行社會責任中發揮了重要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據《2023山西省民營企業1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2023 山西省民營企業 100 強營業收入入圍門檻達到 33.11億元,較上年提高 22.09%。其中,營業收入超過千億元的民企有1家,超過 500 億元的民企有4 家,超過100 億元的民企有31家。從產業分布來看,全省百強民企主要集中在二、三產業,第一產業1家、第二產業 80家、第三產業19 家。入選全國500強的民企有8家。
上榜百強民營企業的數量,反映了一個地區民營經濟的發展程度。從2023山西民營企業100強榜單來看,今年我市的入圍企業數與去年持平,其中有15家企業已經連續兩年上榜,山西聚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誠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為新上榜企業。從排位上看,有升有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山西蘭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從去年的92位,上升到今年的57位,山西凱嘉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吉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山西太谷恒達煤氣化有限公司、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介休市昌盛煤氣化有限公司的排位也有上升。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達到355.56億元,位居第8;山西安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營業收入達341.27億元,位列第10。兩戶企業不但進入了全省前十強,還入選全國民營企業 500 強,成為全省民營企業的中堅力量和全市民營企業的“領頭羊”。營業收入超過 100 億元的還有,位列16名的山西金泉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位列26名的山西吉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位列31名的山西凱嘉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分別達185.94億元、122.57億元、102.45億元。從行業分布來看,我市入選企業主要集中在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汽車制造業、綜合和房地產等產業,第二產業占主導。
在同時發布的“2023山西省民營企業制造業30強”“2023山西省民營企業服務業20強”“2023山西民營瞪羚企業”“2023山西民營企業數字化服務平臺5強”系列榜單中,山西安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吉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上榜民營企業制造業30強,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蘭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海納實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入選民營企業服務業20強,平遙縣鼎鋒威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山西佰得拓普工貿有限公司、山西平遙華豐防爆電機有限公司入圍民營瞪羚企業。
編 后
前段時間,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揭榜,全省8家企業上榜,有晉中2家企業,占全省四分之一。前幾日,2023山西省民營企業100強榜單新鮮出爐,晉中17家企業榜上有名,入圍數量全省最多。這兩份榜單,是中國和山西民營經濟領域最權威、最全面的榜單。這兩份重量級榜單的相繼發布,是對我市民營經濟發展實力的一次檢驗,彰顯出晉中民營經濟的澎湃活力。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盡管我市上榜企業數在全省名列前茅,但我們的規模還不大,營業收入超千億元、500億元以上的企業還空缺;與上年相比,很多企業排位有所下滑,涌現出的新面孔還很少;平川東山分布不均,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專精特新”企業不多,市場主體創新不夠,盈利能力尚需提升。特別是在民營企業制造業、服務業、瞪羚企業、數字化服務平臺等榜單中,晉中企業的身影寥寥,而躋身這些榜單的企業科創能力強、成長潛力大,是民營經濟整體發展的重要后備力量。
榜單的數據是枯燥的,但讀懂榜單透出的重要信息并加以借鑒,是我們當前應做的必修課。我們要從中汲取發展信心,尋求解決路徑。尤其是當下受多重因素影響,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復雜嚴峻,我們更要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堅定不移地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聚焦發展的難點、堵點和痛點,著力消除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隱形壁壘,暢通營商環境“最后一公里”,真正讓民營企業輕裝上陣、篤定前行。
記者 劉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