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3-10-20 14:42:56
晉中市委黨校 石王芳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之一,建設共同富裕的美好社會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對于晉中而言,以文旅融合促進共同富裕,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平遙的保護與利用,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保護的重要論述的具體行動,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升城市文化魅力的關鍵所在,也是晉中在加快轉型發展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有力支撐。晉中在“文旅融合促共富”的實踐中,一定要做優做強平遙這一世界文化遺產品牌,不斷厚植創新活力之城特色,彰顯歷史文化名城持久魅力。
一、以世界文化遺產為引領,做好“保護”文章。平遙古城位于晉中平原,始建于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擴建,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它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復制的瑰寶,它的不可再生性、完整性、稀缺性決定了我們必須充分考慮歷史文化遺產的最大承受力,堅定不移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具體而言,一是政府要認清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嚴峻形勢,牢固樹立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政績的理念,切實履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主體責任,不折不扣貫徹《山西省平遙古城保護條例》,編制古城保護提升計劃,加快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完成破損城墻修繕保護,確保平遙古城歷史原真性、風貌完整性、生活永續性。二是定期對平遙古城進行科學評估,變事后補救為事前預防。若將歷史文化遺產完全置于市場化的開發與利用中,難免面臨一些經營性風險,而這些風險破壞多是不可逆的,所以要想方設法避免。政府、相關管理部門與開發者可以組建一個三方制約的管理團隊,對古城墻、古院落等定期評估,提前研判,及時排查,根除安全隱患。三是注重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古城工作者承擔著保全歷史文化遺產原真性的職責,一方面要對其進行職業素質培訓,強化責任意識,對游客行為進行示范和監督;另一方面,要培養專門的講解人員,通過對景區細致化講解,加深游客對平遙古城歷史文化的認知。
二、以晉商故里為依托,做細“傳承”文章。晉商,也可稱為山西商人,其歷史可遠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明清兩代達到鼎盛。清道光年間,中國第一家票號——日昇昌票號在平遙創立,曾經一度壟斷中國票號匯兌業,稱雄國內商界500年。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晉商精神、晉商文化、工匠技藝,都是祖先留給后代的寶貴財富,無論如何都應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具體而言,一要傳承晉商精神,深挖晉商文化的內涵。以日昇昌等票號為依托打造“特色金融文化街”,以票號博物館的形式迎接八方來客,使之成為晉商文化、晉商精神的研習基地。二要傳承“非遺”文化,將推光漆髹飾技藝、平遙牛肉制作、老陳醋釀造等傳統技藝發揚光大。認真實施《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保護條例》,推動平遙牛肉文化產業園創建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依托平遙牛肉傳統制作,推光漆髹飾技藝、老陳醋釀造等打造“非遺文化展覽館”。三要講好晉中故事,創新辦好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平遙國際電影展、平遙中國年、梨花旅游節等節展,延伸節展鏈條,放大節展效應,切實發揮節展引領帶動作用,將晉商文化傳播出去,走向國際舞臺。
三、以文旅融合為突破,做實“利用”文章。文化產業和旅游業都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把二者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籌起來,一方面提供更多能夠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和旅游產品服務;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文化和旅游在帶動社會發展、調整經濟結構、調節收入分配、促進居民就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應有之義。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平遙要做優做強世界文化遺產品牌,釋放歷史文化名城新活力。具體而言,一要打造品牌特色,主動適應旅游消費需求變化,大力推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升級游客體驗,打造更多吸睛點、消費點和網紅打卡點,實現游客滿意和旅游盈利的“雙贏”,鞏固提升平遙古城龍頭景區的地位和影響力。二要強化營銷力度,拍攝制作高清旅游宣傳片,線上利用“三微一端”、短視頻平臺,打造平遙網紅;線下強化廣播電視、公交站牌、高鐵站點宣傳。三要堅持以城帶鄉推動文旅融合。把平遙打造為“旅游客運超市”,完善《平遙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打造文旅融合特色村,推出更多鄉村旅游體驗線路,圍繞提升“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發展休閑農業、民俗客棧、沉浸體驗等新業態,推出多景區門票打捆打折、景區間累計消費積分打折等措施,策劃太原人游晉中、山西人游晉中、周邊省份及全國人游晉中等活動,推動旅游業由過境經濟向過夜經濟轉變、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
面向未來,平遙在“文旅融合促共富”的實踐中,一方面要毫不動搖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另一方面又要在保護中傳承發展,在保護中活化利用,不斷厚植創新活力之城特色,樹立“晉商故里·家國晉中”美好形象和精神風貌,推動全市文旅融合提速升級,釋放歷史文化名城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