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3-09-11 08:32:48
后溝新村全貌。 通訊員 攝
“我工作時是一名觀光車司機,休息時是一名抖音博主,我想通過拍攝短視頻,讓更多人知道,在黃土高坡的山坳里有一個延續了近千年的后溝古村?!?月10日,記者走進榆次區東趙鄉后溝古村景區,見到了閑暇時正在抖音直播的工作人員魏海成,他面對手機鏡頭說:“這里濃縮了中國傳統農耕文明,還保存著千年黃土旱地,值得大家到此一游?!?/p>
東趙鄉的后溝村,地處偏僻,保存了相對完整的黃土高原自然地貌和以明清建筑為主體的古村原貌,村內有磚窯三合院、四合院、獨立式窯洞等大量古建筑和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是北方農耕文明活態文化的完整畫卷,被確定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示范基地”,吸引大批學者、游客紛至沓來。
新階段、新征程,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提出了“打造鄉村振興晉中樣板”總任務,后溝村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出發,古韻悠悠新曲高唱,煥發出無限生機活力。
因勢而動——
村莊蝶變有“看頭”
后溝村本質價值在于它原生態的農耕文化要素。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世代居住在這里的村民渴望通過重新建房或者加蓋改善居住環境,這將會使原汁原味的古村落文化遺產遭到嚴重破壞,從而失去彌足珍貴的特有價值。如何保護好這塊“農耕文化活化石”,又能讓村民們享受便利的生活條件,一度成為后溝村發展面臨的難題。
“既不能因為保護古村讓村民們一直生活在原始落后的環境里,也不能一味追求現代生活隨意加蓋,破壞古村原貌?!贝妩h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范利軍介紹,后溝村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要從2016年說起。為了讓古村更有古韻,村民生活更加便利,村“兩委”聯合山西振鵬置業有限公司選新址、建新村,高質量打造村民住房、黨群服務中心和日間照料中心,高標準實施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四化”工程,優美的環境與保護完整的古村落遙相呼應,成為美麗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村民張金葉說:“做夢也想不到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這既是祖輩留下的恩惠,更是新時代帶來的福氣?!?/p>
擺脫了局限和束縛,村“兩委”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古村的文化保護中,通過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和走訪村民,將后溝的民風民俗進行全面補充整理,搭建起古村千年歷史文化框架,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體系,為古村增添新的魅力。
乘勢而上——
文旅發展有“勁頭”
守著文化財富,后溝村產業發展方向也更加清晰。“農耕文明就是發展底蘊,鄉愁記憶就是致富機遇?!狈独妶远ǖ卣f。在守住古村傳統文脈的同時,后溝村與山西振鵬置業有限公司共同謀劃,將古村的市場活力調動起來,按照民宿、民藝、民樂、民俗、農博、影視、研學的新規劃,進行功能性完善和布局。此外,全面修繕古村,鋪開龍門河景觀綜合治理、沿河電瓶車專用旅游道路等項目建設工作,完整保留原生態建筑和民俗民情,拓展景區核心區域,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需求,推動古村開發邁上快車道。
如今,新媒體平臺的迅速發展又為后溝村帶來新機遇。景區創新提升鄉村旅游業態,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創新成果,大力宣傳古風古韻,旅游熱度大幅提升,暑期游客突破10萬人(次),門票收入增長30%以上?!昂芏嘤慰投际嵌兑舴劢z慕名而來的?!蔽汉3蛇叢僮魇謾C邊向記者介紹。
一孔孔具有民俗風情的窯洞吸引游客流連忘返,一次次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讓人受益匪淺,在這里,游客們充分領略到古村落文化的精彩和震撼。
順勢而為——
村民日子有“奔頭”
從紅石斑駁的古窯民居,到整齊劃一的新村別墅,從“與世隔絕”的旱塬古村,到游人如織的農耕景區,文旅融合發展,進一步壯大后溝村的村集體經濟,也拓寬了村民的致富之路。
為實現資產收益最大化、富民化,后溝村集中流轉土地400余畝,規劃建設農業綜合體和傳統農耕體驗園,通過規模化經營,吸納村民參與生產、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拓寬增收渠道。同時,調整種植結構,持續壯大小白梨、黑葉棗等特色產業,推動后溝村成為“小白梨地標農產品”核心產區,產品暢銷省城內外和京津地區;打造后溝現代拱棚示范園,采取循環種植模式和雙膜栽培技術,縮短蔬菜生長周期,提高產量,促進蔬菜種植產業健康高效發展,增加村民可持續收入。
旅游事業蒸蒸日上,村“兩委”順勢引導村民發展民宿產業,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目前,全村共發展“鄉村小院”“知青院”等農家樂20余家,豆腐坊、醋坊、酒坊、油坊等特色招牌越來越火,村民收入穩步增長。據統計,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2.26萬元,村集體經濟增收30余萬元。
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綠水青山的美麗家園,融合升級的富民產業……如今,沉睡的古村已經活起來,實現華麗轉身,展現新風新景,成為人們寄托鄉愁的好去處。
記者 楊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