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3-09-01 10:26:08
晉中市委黨校 郭 俊
中國式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逐漸探索出的一條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對于這條新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其科學內涵作出了一系列全面深刻的理論闡釋,為我們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理論指導。
中國式現代化是有堅強領導核心的現代化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區別于西方式現代化的最本質特征就在于中國式現代化有中國共產黨這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基于此,中國才得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趨利避害,成功攻破現代化道路上的障礙和難題。比如在現代化過程中能夠正確處理政治力量、資本力量和社會力量的關系,而不是像西方被資本裹挾;能夠制定長遠的規劃,發揮制度紅利,而不是像西方一樣實行否決政治無法制定長遠規劃;能夠有效形成合力,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各種挑戰和風險,而不是像西方一樣無法形成合力,各利益集團形成掣肘,治理極其低效。
中國式現代化是更加關注人需求的現代化道路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在價值取向上始終將人的幸福美好生活與全面發展作為現代化發展的終極目標。這就超越了西方式現代化唯資本論、唯物質論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重要特征,其背后都在強調人的需求,比如人口規模巨大如何實現共同富裕;人的發展需要全面發展,既要物質的提高,又需要精神的愉悅;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有綠水青山,生態環境要美麗;人的發展要有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不必為戰亂和不穩定擔驚受怕。這幾個重要特征都有“以人民為中心”的烙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的政治立場。
中國式現代化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呈現出獨特的中國印記勢必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去尋找,而且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歷史文化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必然有其深厚的文化印記。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合精神以及天下為公等等思想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豐厚的思想和文化土壤。馬克思主義只有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才容易引起中國人民的共鳴,才能夠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中國共產黨正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實際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道路。也正是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取得的巨大成績,反過來論證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
中國式現代化是獨立自主和平發展的現代化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立足本國國情獨立自主奮斗和探索出來的現代化新路,這條新路從發展路徑上是和西方現代化有本質區別的。西方式現代化的過程是血腥的,是充滿剝削、壓迫、殖民、侵略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而與之相對,中國式現代化走的是一條和平發展的道路,是一條世界各國互利共贏的道路。無論過去、現在抑或是將來,中國式現代化向世界展現的一直都是堅持和平發展原則的現代化新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豐富人類文明形態的現代化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對現代化理論的創新和發展,打破了西方式現代化的神話,對后發國家有著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豐富了人類文明形態。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的巨大成功昭示了現代化并不僅僅只有西方化這樣一種答案,現代化應該是具備多樣性的,這對于許多后發的發展中國家是非常具有鼓舞作用的,對于后發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另一種可能。而且中國式現代化在偉大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理論極大豐富和發展了現代化的理論。比如關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超越了西方資本至上的理論,同時中國式現代化也能很好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對現代化的積極作用,因此中國在規范和引導資本的健康發展上做了很多探索。關于政府與市場的理論,中國式現代化以發揮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的理論超越了西方式現代化進程中對市場的無限放縱,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在這方面能夠更好地更高效地應對風險挑戰,抓住機遇。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尤其是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動下,西方主導的世界格局悄然發生變化,隨著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越來越被世界關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斷被世界研究、學習、效仿,其影響力和感召力在不斷擴大。新時代,中國將繼續書寫偉大的中國式現代化,并不斷為世界的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