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3-08-31 09:20:42
轉型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的殷殷囑托。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市委五屆六次全會對加快轉型發展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提出轉型發展就是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現代化必由之路的重要論斷。壽陽縣錨定省委“兩個基本實現”奮斗目標和市委“156”戰略舉措,確立了以“三區一基地”為主戰場和主抓手的轉型升級路徑,率先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
一、明確發展定位,勇當轉型發展排頭兵
壽陽縣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力爭在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中爭當排頭兵、在資源型經濟轉型上爭當排頭兵、在有機旱作農業發展上爭當排頭兵、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爭當排頭兵、在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上爭當排頭兵。作為典型的資源型縣份,縣委深刻認識到,“爭當五個排頭兵”,核心是加快轉型發展,當務之急是盡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聚焦率先轉型發展,我們深入調查研究,高起點謀劃,確立了以“三區一基地”為主陣地和主路徑的轉型升級之策,即在平頭融合發展區、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智能化煤炭產業基地,集聚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推進經濟穩定增長和轉型發展,著力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現代能源體系和“三多一內”產業體系,力爭通過壽陽實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樣板。
二、聚焦產業優勢,加快產業鏈集群發展
壽陽以省委“六大行動”、市委“六大工程”為導向,圍繞玉米、造紙、化工、建材、煤炭、特優農產、煤機制造、現代物流八大產業鏈,制定產業政策、培育“鏈主”企業,實現產業鏈從“零散”到“鏈式”突破、從“鏈式”向“集群”拓展。經濟技術開發區聚焦“三個領先”(主導產業全國領先、改革創新全省領先、綜合實力全市領先)目標,圍繞高端造紙、精細化工、煤機智能制造三大產業,以奧泰、強偉、啟宏、精達豐為龍頭,打造極具壽陽鮮明特色的煤機、造紙、廢鋼和化工產業鏈。平頭融合發展區聚焦華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數谷小鎮”的戰略定位,按照“智慧賦能、服務兩城、五業入園、千億產業”的發展規劃,以山西數字交通產業園為引領,整合全縣物流產業,積極參與太原、榆次物流中轉樞紐分工,加快形成現代物流產業鏈。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聚焦“華北有機旱作農業之芯”的目標定位,以神農集團為先鋒,圍繞糧食生產安全,深化制種業、農機具制造等多領域合作,全力構建全省第一條玉米全產業鏈,率先在全國建立有機旱作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智能化煤炭產業基地聚焦建設全國智能化礦井示范縣,以新元5G智能化礦井示范樣板為抓手,加快推進段王、開元、平舒3個智能化礦井及5采21掘共26個智能化工作面建設,不斷提升煤礦本質性安全,構建布局相對集中、上下鏈條完整、具有行業影響力的智能化煤炭產業集群。接下來,我們將重點抓好總投資205億元的80個項目,達產達效后產值將突破120億元,帶動地區生產總值新增30億元,拉動非煤產業產值比重上升7個百分點。
三、創新良好生態,構筑轉型發展硬支撐
一是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以省委“六大支撐”“八大抓手”為切入點,深入實施營商環境3.0版改革。探索建立“工商聯出卷、縣委政府答卷、企業家閱卷”的“以月答卷”機制,分層分類解決市場主體發展面臨的問題,確保急辦事項及時辦、已辦事項滿意辦、未辦事項按時辦。推進“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開展“事前定標準、事后管達標、畝產論英雄”的“標準地”試點,實現土地利用管理系統化、精細化、動態化。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在全省建成“7×24小時”全天候政務服務超市。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項目全生命周期審批時限壓減一半以上,推動“五有套餐”落地落細。二是打造科技成果轉化高地。選樹15名“城市合伙人”,在智能礦井、煤機制造、數字經濟、智慧物流等領域暢通政企人才交流通道,加快推進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升級。立足大學城和職教港優勢,“訂單式”柔性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堅持“本土化”育才,在平頭融合發展區成立“山西路橋工匠學院”,深化“產學研用”,打造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等深度耦合的人才培養體系。深化與中農院、西北農大等院校合作交流,探索建立實驗室和科研創新中心。支持獎補專精特新等高新技術企業,切實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實效。用好省委招商“十二式”,拿出最好資源、最好項目,四套班子帶頭,圍繞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領域,主動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發達地區,提高招商引資質效。明確“八大產業鏈+三大專業鎮”招商品牌,設立500萬元項目謀劃包裝資金,動態建立產業類、基礎設施類、民生類“三個一百”項目儲備庫,全年至少招引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包裝落地100個招商項目。緊盯精達豐與韓國億恩科合作的15萬噸鋰電池、強偉紙業與新加坡綠葉包裝公司合作的紙漿模塑項目,協調規劃、用地、環評、能耗等方面問題,加快推動項目落地實施,實現吸引外資零的突破。四是建強轉型干部隊伍。強化跟蹤管理,圍繞經濟工作、企業管理、前沿科技等方面,開設干部培訓提升班,推動干部向行家里手轉變;組織選送干部到上級相關部門跟班學習,增強處理復雜矛盾和應對復雜局面的本領;圍繞中心工作以事擇人,暢通各部門輪崗渠道,打通優秀干部成長“快車道”。優化隊伍結構,將成熟型干部直接選派到“三區一基地”等一線使用,將潛力型干部納入人才庫管理,對戰斗力、凝聚力弱的部門和人員及時調整補充,使“能上能下”成為常態。積極撐腰站臺,開展“暖心回訪”工作,讓干部“無忿”;健全容錯糾錯機制,讓干部“無怨”;實施打擊誣告行動,讓干部“無憂”,為干事創業提供堅實保障。
新征程上,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和市委五屆六次全會精神為指引,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壽陽新篇章。